格里格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0P8)作于1865年,这年夏天,二十二岁的格里格在丹麦的龙斯泰兹度过,美丽的丹麦风光给作曲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更勾起了他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热爱之情。可以说这部作品是格里格民族音乐早期创作中的成功典范。
格里格在他的这首《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中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旋律天才,反映出了年轻作曲家那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给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民族风景画。李斯特听后大加赞扬,认为这是一部有生机的、善于思考的、具备创造性的优秀作品。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是用古典奏鸣曲式写成。有引子,有尾声。
引子部分:由四个小节组成,仅仅在钢琴声部用了两个柱式和弦,便引领我们进入了庄重而严肃的情绪。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6/8,F大调,奏鸣曲式。呈示部一开始就与引子产生了很大的反差,钢琴声部的八度震奏已经预示了快速、明亮的气氛。主部轻快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小提琴八度的跳跃,以及突然出现的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跑动和切分节奏,营造出了激动人心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变化,接着力度一下子转为pp,钢琴奏出了a小调的三度震奏,副部就在这种淡淡的轻柔的色彩中出现了。发展部从凝思的行板开始,大量的使用了呈示部中的音乐材料,变幻莫测的运用旋律、节奏、和声与织体。再现部基本上是原样再现。尾声中又回到了温柔安详的行板上。整个乐章富于变化,充满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体现出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鲜的感受。
第二乐章:近乎于行板的小快板3/4,a小调,典型的复三部曲式。活泼、生动、虽然篇幅不长,但极富个性,前后两个A部都是从平静的陈述,短时间内发展为大张旗鼓的肯定,令人精神振奋。中间的B部通过充分的采用挪威民族舞曲的形式,以及支声复调和对比的手法,柔化了三拍子的节奏,使得与前后的A部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这些手法所营造和表现出来的气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挪威那浓郁的民族风情。
第三乐章:活跃欢快的快板2/4,F大调,奏鸣曲式。呈示部和再现部中的副部都显得比较庞大。在发展部中,首先是用了14个小节来对副部进行展开的准备,然后才是对主部的展开。音乐中到处都洋溢着令人精神抖擞的新鲜的感情,开头九和弦的使用立即显示出明朗的色彩,在钢琴的由七和弦和九和弦形成的琶音上,小提琴奏出兴高采烈的、响亮的呼应,整个呈示部都显得欢欣鼓舞,而在发展部中音型化的插句却是一闪而过,体现出作曲家在创作这种大型题材过程中的探索。再现部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尾声以几个刚毅果敢的,充满决心的和弦的出现,代表了格里格日渐突出的的坚定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