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小提琴协奏曲


威廉·沃尔顿 《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William Walton威廉·沃尔顿

威廉·沃尔顿(William Walton 1902-1983)的这部《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39年。这一时期沃尔顿的创作已臻于成熟,无论是音乐语言还是作品的内涵都已具有其特有的风格,趋于传统但又有所创新。这一时期他的创作吸取了埃尔加的很多理念,使用的多是较为传统的创作技法,但他同时也在寻求一些新意,以迎合当时的创作风气。这一时期也是英国作曲家创作的黄金时期。
(更多…)

1775年是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年』

莫扎特

莫扎特在短短的一年内,在家乡萨尔兹堡陆续完成了五首小提琴协奏曲,又被称为「萨尔兹堡协奏曲」。他的天份不论是在当时或是后来,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而且,令人敬佩的是,当莫扎特创作这五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他才十九岁呢!
(更多…)

维厄当小提琴协奏曲

维厄当

虽然维厄当是比利时人,其音乐却盛放着更多意大利的浓艳色彩。他绝顶聪慧,四岁即熟读乐谱,六岁时因成功出演罗德的协奏曲而被誉为小提琴神童;两年后他开始在全国巡演。这是他音乐事业的发轫,在此后漫长的巡演岁月中,他以精湛技艺为自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更多…)

舒曼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舒曼

1853年,舒曼听到了当时年仅22岁的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1831-1907)精彩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后,他也想要写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他,《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此曲完成于舒曼严重精神崩溃之前,但约阿希姆却将之评断为”unplayable”的作品。
(更多…)

普罗科菲耶夫 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的《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在三十年代中期在法国开始构思,原先的打算是写成一首乐队伴奏典的《音乐会奏鸣曲》。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一位法国著名小提琴家要求作者写作一首新的小提琴协奏曲,因此他便积极投入这一新的小提琴作品的创作。作者一心想使这首新协奏曲无论在音乐和手法上都迥然有别于二十年前在彼得堡创作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更多…)

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 推荐版本

维瓦尔第

维瓦尔第是出生在威尼斯的意大利人,到过威尼斯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极为浪漫又充满了音乐的城市,无论贵族或是市井小民都热爱音乐。当时的义大利已经发展成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音乐重镇,天时、地利正好孕育维瓦尔第伟大的音乐。
(更多…)

哈恰图良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哈恰图良

哈恰图良(Aram Ilitch Khatchaturian)《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40年夏季,算是其创作生涯中的早期音乐作品,也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正如他自己说道:“在作曲中以及在演奏中的协奏曲形式一直都在吸引着我,这是一种辉煌,富有节日气氛的体裁,”这也是促使哈恰图良创作此作品的原因之一。体裁不仅是音乐作品的种类和样式,也可以作为音乐创作的表现手段。的确,自协奏曲这种器乐体裁形式出现后,无论是一早时期的巴洛克年代还是近至二十世纪以后的近现代,作曲家们都不会放过这种能显示白己创作技巧和内涵的体裁作品。
(更多…)

普罗科菲耶夫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作品第19号)

普罗科菲耶夫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属于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在革命前的早期创作之一构思始于1915年初,作者原先打算把它写成一首小协奏曲,并已写出第一乐章的一个抒情主题,后来由于作者忙于写作舞剧和歌剧而被暂时搁置一旁,直到1917年夏天作者才把它续写完成。但这时它已经是一首真正的协奏曲,而不是小协奏曲了。
(更多…)

莫扎特小提琴与中提琴的协奏交响曲降E大调

mozhatezhongtixiaoti

协奏交响曲(sinfonia concertante或symphonie concertante)是18世纪协奏曲的一种,其独奏部分由两件以上的独奏乐器担任。全曲由3个乐章构成,第1乐章的曲式采协奏风格奏鸣曲式。属于这一范畴的音乐所称「交响曲」,是仿效巴洛克时期合奏协奏曲「由多种乐器的声音交织交响而成的协奏曲」之意,而非所谓「交响曲风格的协奏曲」。
(更多…)

埃尔加 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爱德华·埃尔加爱德华·埃尔加

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 1857年-1934年) 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61号)《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在完成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之间(1907-1900年)创作的一部规模宏大的协奏曲。乐曲在很多地方运用了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还采用了埃尔加首创的“拨奏震音”(pizzicato-tremolo)技法,因而该曲被认为是表现作曲家精深造诣的一部杰作。
(更多…)

历久不衰的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站在小提琴本位的立场,十九世纪初的小提琴家很难欣赏、喜欢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开头,贝多芬就写了一大段不像协奏曲总奏的总奏。木管悠悠吹奏出好听的主题旋律,接着整个管弦乐队动员起来,连定音鼓都充分发挥,来表现这段完全没有小提琴独奏的音乐。听起来,那就是漂亮、饱实的交响曲开头,而不是为了引导让小提琴独奏出场的铺垫。
(更多…)

圣桑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shengsangbxiaodiaoxiaotiqinxiezouqu圣-桑

圣-桑在音乐学院读书时是阿列威(J.F. HaIwy, 1799-1862)的学生,但是李斯特的主题循环发展手法对他的影响却更强烈。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弗兰克的影响存在,只是圣-桑对待弗兰克的手法并不真当一回事,而弗兰克倒是宽大为怀,甚至把一些作品题献给他。圣-桑写作的一些旋律,时常一下子便会把人吸引住,例如他的《天鹅》就是这样。但认真的说,他的最好的旋律,却在于他的运用主题循环发展手法精雕细刻出来的这类作品之中,这方面,他的《第三交响曲》是一个范例,其次则是《b调小提琴协奏曲》。
(更多…)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