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勃拉姆斯 G大调小提琴奏呜曲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78(第一首)创作时间,大约在1877-1879年间,在这当中他先于1878年完成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严格说起来,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应该算是第四首,只不过前三首都在他的严格品管下,没有留下任何乐谱传世。直到「G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作品78」问世之后,他才又陆续完成「A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0」、「d小调第三号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一共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完美地展现小提琴的独有的歌唱性特色,让这项表现力最为丰富的絃樂器,搭配上乐器之王钢琴,两者进行亲昵且丰富的重奏对话。

此曲于1879年首演,由作曲家自己弹钢琴、约瑟夫·约阿希姆演奏小提琴。曲子推出时,勃拉姆斯都已经四十岁,可见他对小提琴奏鸣曲这类作品的谨慎程度,事实上这算是他的第四首小提琴奏鸣曲,但是之前在舒曼鼓励下创作的前三首,都在勃拉姆斯爱惜羽毛的观念下,没有机会与世人见面。

这首作品有个昵称「雨之歌奏鸣曲」,主要原因是第三乐章主题与滴滴答答的节奏灵感,来自他的艺术歌曲「雨之歌」(Regenlied),因而得名,有着唤醒童年梦境的隐喻感。另外有一部份灵感,来自他另外一首艺术歌曲「回声」(Nachklang)。而勃拉姆斯的外科医生好友毕尔洛托则认为,此曲有他1878年旅游意大利的印象,带着浓浓的南欧热情,在勃拉姆斯沉郁的曲风中并不多见。

第一乐章,不太急的甚快板,G大调,六四拍、奏鸣曲式。从一开始小提琴轻松的下行主题开始,此曲就露出温馨、粘腻的感觉,在被称为「呼吸间隙」(Atempause)的节奏流动中,小提琴展现它婉约妥贴的面貌,低回多于激昂、冷静多余躁进。钢琴部分很稳定地在六四拍中的第一、四拍敲出和弦长音,对比小提琴具有晃动感的主题。直到发展部钢琴才有机会演奏第一主题,或者是小提琴长音拉奏时,钢琴才略有表现。钢琴在第一乐章的任务,主要是烘托出温暖的气氛。

第二乐章,慢板,降E大调,二四拍,三段体。这是外柔内刚的一个乐章,尽管是民谣风的慢乐章,但是钢琴却以沉重的弹奏、小提琴以悲愁的情绪铺陈着。尽管是ABABA三段体的简单形式,加上柔顺缓慢的外貌,但是音乐的内涵却是极为顽强的,期间甚至转调到阴暗忧郁的b小调,还出现舒曼式的送葬气氛,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

第三乐章,极中庸的快板,b小调,四四拍,回旋曲式。钢琴伴奏的十六分音符如同雨滴般,连续地穿梭在小提琴变形自第一乐章的「呼吸间隙」节奏中。而这一个乐章最精妙之处,也就在贯穿全曲的「呼吸间隙」节奏,交织着绵密的雨滴节奏,在钢琴与小提琴两种乐器间流窜、互动、影响,所呈现不可言喻的精妙。不少评论员认为,这个乐章是全曲最感人的一段,更是勃拉姆斯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的灵魂精髓所在!

2017 年 3 月 21 日 阅读:(12,979)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20703.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