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小提琴运弓三个要素弦点、弓压、弓速

2021-3-2gognxianjiechudian

在小提琴的演奏中,运弓的三个要素,即触弦点、弓压、弓速,它们对音量、音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运弓“三要素”中的每个要素其特性都相对独立存在,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从物理的角度来看,由于琴弦越是靠近支点张力越大,抗压力越强,越不易振动。所以当触弦点靠近琴马时,需要增加弓压,而减慢弓速当触弦点处在指板与琴马中间,弓压与弓速都要适中而触弦点靠近指板,则需要减少弓压,加快弓速。越是接近琴马音量越大,音色越是丰满、明亮、浓密越接近指板音量越小,音色越是柔和、松弛、暗淡。

弓弦接触点

弓弦接触点以下简称为“触弦点”即琴弓在琴弦上的激振位置,通常是指从指板末端至琴马的这段琴弦,约为一厘米。在演奏中触弦点是根据音色的不同需要来变换的,所以这段琴弦也被人称为小提琴的调色板。演奏家所奏出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都是在这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完成的。

卡尔•弗莱什在探讨触弦点问题时,开篇第一句话就谈到“弓毛和弦的接触点需要经常改换,如何改换决定于运弓快慢,压力大小和左手把位的高低。”我们可以理解为,当演奏运弓较慢时值较长的音,音量较大的音,把位较高的音时触弦点要靠近琴马反之,当演奏运弓较快时值较短的音,音量较小的音,把位较低的音时触弦点则要靠近指板。

触弦点之所以要随着音乐需要变化,是由于它的变化会使琴弦的振动模式发生改变,振动模式变了音色也就变了。当触弦点靠近指板并压力较小时,琴弦基本以横向振动为主,而其它振动很少,扭转振动甚至几乎没有。所以声音比较纯净柔和。而当触弦点靠近琴马且压力较大时,使琴弦横向振动的振幅增大,琴音更容易产生共鸣,音量也就越大。同时,由于它使琴弦产生更大幅度的伸缩与侧向位移,所以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成分随之增加。纵向振动与泛频振动所产生的高频泛音,使音色更加明亮扭转振动所产生的低频分音,使琴音更具穿远力。

如此说来,高频泛音的频率是否越强越好呢当然不是。上文曾提到,纵向振动的频率要远高于横向振动频率。如果琴弓过多的沿着琴弦自身长度方向滑动,就会使纵向振动的频率过强,使琴音发出非常刺耳的噪音。所以老师在教授初学者时,要求学生要保持触弦点的稳定,并尽量让琴弓与琴马平行,也就是让琴弓与琴弦垂直呈度直角。以此来避免琴弓在琴弦上随意滑动所产生的噪音。

然而,琴弓并不是永远与琴马平行的。加拉米安针对弓弦角度曾谈到在不太快的弓速情况下,拉一个歌唱性的琴音时,最好最洪亮的声音是在弓和琴马之间有极小一点的倾斜度时发出来的。祖克曼(加拉米安)的学生来我校讲课时也谈到过,在演奏抒情乐句中,当表现渐强或强音时,琴弓微微向外倾斜即弓根远离身体一点当渐弱或弱音时,琴弓微微向内倾斜即弓根靠近身体一点。运用这种方法,使琴弓更容易贴住琴弦,也有利于演奏者对触弦点变化的控制。

由此可见,为了使琴音更加洪亮,就要适当的增加纵向振动的频率,使其产生悦耳的泛音。那么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尤其在慢速乐段中,可以让琴弓与琴马形成微小的倾斜度,以便于触弦点柔和地变化。以此来适度地加强弓毛与琴弦的纵向摩擦,使琴弦的纵向振动频率增强,产生更多的泛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琴弓与琴弦的角度还是要保持垂直呈度直角的。

综上所述,触弦点的变化无论是对于音色,还是音量,其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不同音乐情景中,确定触弦点位置以及琴弓与琴弦形成的角度,对于音乐表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运弓的压力

运弓的压力弓压即琴弓作用至琴弦上的压力。上文提到,小提琴的琴弦是在琴弓的外力作用下而产生的受迫振动,所以琴弓在琴弦上要造成有一定的压力的摩擦才能使琴弦形成振动。就弓压的来源而言,它是由琴弓的自重与右手及手臂的重量两部分组成的。从演奏的时间次序来看,弓压可分为在运弓前,琴弓静止地放在琴弦上,准备开弓时对琴弦的压力在运弓当中,琴弓在琴弦上来回拉动时对琴弦的压力。

谈到开弓就必然要关注一个非常重要的,并且很有趣的声学现象,即乐器的起振过程。起振过程是指乐器从静止状态到发音状态的过程中,有一个从开始振动到持续稳定振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人脑判断这件乐器的音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同一种乐器用不同的发音方式演奏,起振过程也各不相同。小提琴一个柔和的发音,起振过程可持续毫秒。而在弦上发一个音,平均起振过程为毫秒。如果用起振过程最短的顿弓发音则时间更短,约为毫秒。再考虑到个人的发音方式与所用乐器的质地等因素,那么起振过程的音色变化是不计其数的。而这正是音乐表现多样性的体现。

小提琴起振过程的声音形态与激振方式、激振材料以及琴身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当琴弦刚受到激振时,琴身的各个部位都会产生振动,它们会先后发出高低不等的音频,其中包含乐音成分和噪音成分,在乐音中还包括和谐分音成分与不和谐分音成分。随着运弓的持续,那些与琴弦振动频率不同的音频就会被抑制而逐渐消失。此外,由弓毛与弦的摩擦还会引起一定的背景噪声。因此,正是起振过程中这种具有粗糙感与真实感的混合噪声,形成了小提琴特有的音色特征。

通过对起振过程的了解可以看出,由激振方式所决定的琴弦振动频率在被激发出的所有音频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它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吃掉”与其频率不符的其它音频,使琴弦与琴体进入到持续稳定的振动状态。从小提琴发音技巧的角度上讲,起振过程就是运弓的开弓。那么如何才能将好的琴弦振动频率在开弓时激发出来,使琴的整个共鸣系统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状态呢?

当琴弓放在琴弦上准备运弓时,首先要把右手相应的重量通过琴弓放到琴弦上,使弓与弦粘附,就是把弦“钩住”,此时它们的接触是一个重力的集合点,而并不是将琴弦压死,而是有弹性地将压力集中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力量的出发点。这也是我们常听到老师对我们说的“放好再拉”。这个力量的集合是很重要的,不单是很刚硬的,很强的音要有集合点,哪怕是很柔和,很弱的音也要有,否则声音是立不住的。因为弓毛对琴弦的摩擦力是由压力与横向拉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在开弓前,琴弓的压力应至少大于琴弦自身的弹性,并具有一定强度,才能使琴弦的弹性能量得到积累,这样才能在横向拉力参与时形成摩擦力并使琴弦形成振动。

当开始拉动琴弦时,琴弓对于琴弦的作用力由单纯的垂直向下压力转变为由压力与横向拉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摩擦力。此时右手要相对的放松些,其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持琴弓稳定地运行,并利用琴弓的杠杆原理在不同弓段对其进行调节。
从物理的角度来看,琴弓是一个杠杆。因此,无论是静止着的还是运动着的,琴弓的不同部位在琴弦上的压力是不尽相同的。以琴弓的平衡点即重心点为界,从重心点至弓根这段距离由于重量较重,要以大拇指为支点,用小指增加力量并与食指配合来掌控住琴弓从重心点至弓尖这段距离由于重量较轻,同样要以大拇指为支点,并通过食指把手臂的重量加上去些,其间无名指也要有一定的参与。

此外,还要通过调整右手肘部的高度对手臂放到弓上的重量进行调节。总之,要通过感知手及手臂重量与音色的关系,来找到适合演奏者自身生理特点的运弓力度。

弓压对于琴弦振动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当弓压较小时,琴弦以横向振动为主。当弓压较大时,纵向振动与扭转振动的频率都会得到增强。它们增强的结果在触弦点章节已说明,这里不再赘述。但不同的是,当弓压加大,琴弦的横向振幅变化并不大。甚至当弓压增大到接近琴弦横向振动的极限时,由于弦的纵向运动与扭转运动过强,还会抑制琴弦的横向运动,从而使横向振幅变小。

由此可见,弓压主要是针对琴音的音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并不像触弦点一样,对琴音的音色和音量都产生较大影响。

运弓的速度

运弓的速度弓速即琴弓在琴弦上横向拉动的速度。在弓压的章节曾提到,由于弓毛对琴弦的摩擦力是由压力与横向拉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当我们确定了触弦点的位置和弓压的强度,但如果没有具有一定弓速的横向拉力发生作用,琴弦是无法振动的。换言之,从整个激振过程来看,弓速是三要素中最后参与到激振中的。

林耀基曾形象地将弓速比喻为“快弓如顺风,慢弓似逆风,不快不慢像和风。”当弓速快时,要感觉像顺风跑步,阻力很小当弓速慢时,感觉像逆风行走,很吃力而当弓速适中时,感觉像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散步,比较惬意。从中可见,这个比喻不只是针对弓速变化,这些感觉的形成必然还要依赖于另外两个要素的辅助变化。

由于弓速主要对应的是横向拉力运动,所以弓速对于琴弦振动的影响主要是针对横向振动,而对于纵向振动与扭转振动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弓速越快,琴弦的振幅越大,音量也就越大。可见,弓速的作用与弓压正相反,它对音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而对音色的影响不大。

文章来自于投稿

2021 年 3 月 3 日 阅读:(20,187)
Categories: 小提琴入门 Tags: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37977.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