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代表人物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代表人物它是以各自城市名命名的罗马学派、威尼斯学派、帕都瓦学派的总称。由于各个学派产生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艺术风格、演奏风格上也各具特色。其代表人物有阿尔坎哲罗·科雷利(1653-1713)、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朱塞普·塔尔蒂尼(1692-1770)、尼科罗·帕格尼尼(1782-1840)、阿尔弗莱多·坎波里(1906-)等。

科雷利是意大利学派中罗马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幼年曾随当地神甫学习简单的音乐课,后到波伦亚学习,师从波伦亚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巴萨尼,在吸收波伦亚风格的基础上,创建了罗马学派并使其向前发展。青年时代在德国、法国等地旅行演出,后定居意大利。罗马学派严肃、崇高、庄重、典雅。科雷利的演奏高尚优雅,音色清纯,富于歌唱性,在演奏技巧上有过许多贡献。17世纪初期,意大利出现了以法林纳为代表的小提琴演奏家,采用双音、震音、颤音等技巧,维妙维肖地模拟犬吠、猫叫以及其它声音,一时引起人们竟相模仿,影响了小提琴演奏技巧朝着正规、正确的方向发展。

直到17世纪后半叶,才由科雷利将前人留下的杂乱无章、良莠并存的各种演奏法加以整理和汇编,上述演奏法上的浑浊和杂芜也才得以廓清。他还倡导使用连弓,在一弓中演奏许多音,使小提琴演奏更加流利酣畅。他深谙小提琴最具有表情、最富于歌唱性的品格,在他所作的奏鸣曲慢板中,使之表现出高尚、温馨的歌唱效果,从而增加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代表作《福利亚变奏曲》,结构匀称,气质优雅,以葡萄牙、西班牙舞曲为主题加以变奏,力求发挥小提琴的各种技巧。慢板表达了庄严、哀惋的情绪,随后运用各种弓法、三度、双音加以变奏,表现丰富,情绪多变,把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精练地表达了出来。它是代表巴罗克艺术风格的一个范本,成为以后音乐会上久演不衰的古典乐曲。他的演奏和创作也为巴赫和享德尔等人的独奏奏鸣曲和管弦乐协奏曲打下了基础。

尼科罗·帕格尼尼被公认为是意大利学派中最有影响,技巧最高的演奏家。幼年师从圣洛伦佐大教堂首席提琴科斯塔,13岁就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足迹遍布欧洲主要城市。此时,在欧洲独领风骚近二百年之久的意大利学派,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大量的优秀人才纷纷外流,因此,正处于衰落阶段。古老的小提琴演奏,已不能满足18世纪末音乐艺术发展的需要。帕格尼尼受到了当时意大利民族解放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他的演奏艺术和创作当中的,是火一般的热情,奔放的幻想,强烈的戏剧性对比,使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富有诗意的艺术形象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的新颖独特、精美绝伦的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小提琴艺术巅峰的标志,被誉为“小提琴之王”。

帕格尼尼经常在音乐会上作精彩的即兴表演,高超的技艺令人心驰神往,同时也表现了意大利民间的优秀传统。他还大胆地创造了许多崭新的演奏技巧,如伸指、左手拨弦、人工泛音、抛弓、双音技巧等。这些独具匠心、新颖独特的技巧,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手法,为现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来的钢琴及其它乐器演奏技巧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技巧艰深,其中很多作品都具有意大利民族色彩。代表作《24首小提琴随想曲》,把丰富的幻想和高难的演奏技巧结合在一起,新的旋律技法,出人意料的转调,尖锐的和声手法和多变的速度都令人耳目一新,对以后浪漫主义作曲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4首小提琴随想曲》至今仍是学习小提琴演奏的最高范本,也是音乐会最优秀的曲目之一。帕格尼尼的一生业绩斐然,备受敬仰。自1954年起,人们以他的英名,一年一度在热那亚举办“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

意大利学派虽然被以后几个学派所代替,但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的传统演奏技法,仍不乏后继之人,坎波里就是其中之一。

阿尔弗莱多·坎波里是现代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父亲是罗马圣采契里的小提琴教授。他从小就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并从其父学习小提琴,以后随父迁居英国。13岁参加伦敦音乐节小提琴比赛,赢得了玛丽皇后金奖。此后,在欧洲巡回演出。1949年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成功地演奏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得到了音乐界的高度赞许,也赢得了与海菲茨相提并论的美誉。他的演奏无论持弓或左手的技巧,仍然保持着意大利学派的传统演奏方法,但在演奏风格上也吸收了其它学派的优点,演奏时不仅表现出超群的技艺,而且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时,炫技乐段演奏的得心应手,旋律乐段感情热烈,表现丰富,赋予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不仅演奏一些著名的小提琴作品,也经常演奏一些现代作品。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布利斯曾将新作《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他,由他首次演出,并灌制了唱片。他被认为是继帕格尼尼之后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

从意大利学派的几位代表人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起先是运用宽阔而延绵的弓法,用以表现小提琴的歌唱性,后来追求声音华丽、辉煌,技巧高超多样,主要以炫技为主。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技巧至上而缺乏内涵的一个学派。这也是后来之所以被重视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的学派所取代的重要原因。但应当指出,这一学派在丰富和发展小提琴演奏技巧上的丰功伟业是不可磨灭的。

2014 年 9 月 2 日 阅读:(11,987)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6010.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