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提琴制作的创新

提琴

近年来在提琴制作上还涌现出了一些创新。其发声完全与传统提琴一样,但外形怪异,琴体采用balsa(轻木)料,加强筋全部在外(传统提琴面板内面的低音梁就是一条加强筋),对整个琴体的调整可以从外部随时进行。

而一些顶尖的提琴制作师,如德国的Peter Grerner, 美国的JosephCurtin,都在与声学家、数学家、计算机软件人员合作,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试图破解“Stradvari密码”。

例如Grerner与物理学家Dr. Heinrich Dünnwald从1992年起合作,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了1000多把提琴,包括若干斯氏琴和瓜氏琴,得到了大量的提琴声波频谱。 他们的目标是复制出著名的Strad琴和瓜氏琴的“声音拷贝”, 即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要求“声似”。

又如 Zygmuntowicz在2006年11月曾借到两把名贵的斯氏琴和一把瓜氏琴(1734的 Willemotte Stradivari, 1715 的Titian Stradivari, 和 1735的 Plowden Guarneri del Gesù, 总价值$14.5 million),然后和Joseph Curtin一起,在Goerge Bissinger博士领导,和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小提琴研究项目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天的全面测试,动用了激光扫描、声波频谱,琴体各部位的震动 测试等手段。

基于对琴码的深入研究,Curtin认为小提琴琴码在传导弦的振动方面,主要起声频过滤器的作用,滤去了大约3000Hz以下的频率。(注:码子本身也是声波高端的“扬声器”。)并将码子的X理论发挥到了极致。

在采用新材料的探索方面,除上面提到的Balsa(轻木)之外,还有碳纤维,在琴体和琴弓方面都有尝试。碳纤维的琴体尚无任何实际的商业应用,但琴弓方面已有一些牌子的产品。例如德国的Arcus和美国的Coda。前者价格不菲,顶级的在3000欧元以上,已被一些乐团人员,甚至个别演奏家采用,作为日常使用,尤其是户外等环境下名贵弓的替代品;而后者只是学习用弓。

2014 年 12 月 10 日 阅读:(6,451)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6141.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