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制作
小提琴指板和琴颈的变化
大约在1700年以前,小提琴诞生的初期,指板的长度只有190毫米。当然由于制作者的不同,琴型不一样,琴身的尺寸略有区别,指板的长度也会略有不同。左面的一幅图片,(图2)这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1644~1737)制作于1699年的小提琴,现在在美国大都会美术馆中。它保存的非常好,一直专门用来演奏巴洛克音乐用的乐器。
(更多…)
小提琴弧度的一些文献记载
十七、十八世纪的资料显示,Tyrol的Jacob Stainer和Cremona的Amati家族系的高弧度小提琴,是当时的主流。1800年以前的文献,都一致尊崇Stainer和Amati系的琴。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法国、英格兰、荷兰的制琴业绝大多数以Stainer和Amati系为基础。此时代的琴,弧度常有25公厘以上。
(更多…)
小提琴琴头和琴颈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小提琴琴头和琴颈是用一整块木材雕刻而成,它的结构是琴颈开出木榫和琴身上部的凹槽胶合而成,制琴师俗称这道工序“上琴头”,这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琴头装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指扳的高低,琴颈与琴身的垂直度,如果一支琴的琴头、琴颈装得不合适,将直接影响琴的质量,并且给以后的装配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更多…)
工艺结构对小提琴音质的影响
面板:制作一把小提琴除了对材质的高要求外,制作过程也十分繁复讲究,从选材到制作成型,其中的程序复杂,工艺讲究,参数精微,要求颇高。制琴师必须选用经过长久风干的云杉,以确保木料的硬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木质的伸缩率。在切割面板材料时,制作师会千方百计保留木料纵直的纹理走向。尽可能使木质纤维走向与面板表面平行。为此,他们不会动用锯子下料,而是用刀劈的方法。因为锯子会将木质纤维锯断,破坏木质的纤维结构,影响面板的硬度,降低面板的声音传导力。
(更多…)
小提琴弦轴常见的问题处理
小提琴的弦轴是调节琴弦松紧度的部件,琴弦缠绕在弦轴之上,通过转动弦轴可以控制琴弦的音高,正常的小提琴弦轴和弦轴槽上的轴孔应该配合的十分严密,转动自如,松紧适度,如果弦轴和轴孔配合的不严密,在弦轴转动时就会发出壳壳或吱吱的响声,转动也不会自如,会出现松一下紧一下的感觉,给调音带来极大的麻烦,同时也极易造成跑弦,小提琴一旦跑弦,会给拉琴人员造成情绪上的烦恼,如在演出当中出现跑弦,那将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更多…)
提琴木材色泽与弹性
我国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提琴爱好者喜欢古老的提琴或仿古提琴,而过去鲜艳匀称的色泽已不被市场看好,对提琴制作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以下是提琴木材色泽变深的报告:
(更多…)
琴弦是小提琴发音的声源
琴弦是小提琴发音的声源,按照物理学的定律:琴弦振动次数与张力的平方根为正比例,与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为反比例。与弦一定长度的质量的平方根为反比例。小提琴通过弓毛摩擦两端固定的琴弦,使其产生振动而发音。
(更多…)
小提琴琴马的一些安装原则
我现在愿把琴马看作是一个置于琴弦和琴身中间富有弹性的联结器,我将通过一系列离题的话来阐明我的观点。音质评论家们发现人们的听觉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往往很大。尤其是在年轻时,我们能够听到50-15000HZ频率的音响,但人们最敏感的声音是在3000HZ左右。如果考虑到整个交响乐队和说话声音的长期平均频谱显示出的峰幅大约都在450HZ左右的话,这个音调比人们想像的要高(几乎是A440以上三个八度)。
(更多…)
掌握小提琴音柱调整规律可改善音色
音柱的作用,是反应面板的振动到达背板和侧板,因而使琴体内的空气随之振动,音柱装置在琴马右脚下面附近,使这部分成为几乎是完全静止的状态,琴马左脚传导振动于低音梁,另一方面,音柱加强面板支撑弦的压力。关于其他各种形状及材料的音柱,包括用铅或火漆注入空心的音柱,玻璃管音柱,木制的扁而平的形状或椭圆形的音柱,以及带有弹性的音柱(用橡皮垫在音柱两端等),经过实验证明,效果不如传统所用的白松木制作的圆形音柱对小提琴的音色好。
(更多…)
提琴背板的虎皮纹,鸟眼枫\面板的木射线,鸡爪纹
木射线纹 (Medullary Rays 或简称 Rays) 指的是与木纹 (年轮纹 annular ring) 垂直的纹理,一般可见于高海拔产地的木料。这现象国外形容是 “Silk” (丝)。那是木头横向传输树液的渠道,供应树木往外成长的养分。虽然一般认为,有这种纹路代表声音条件好,但是认为影响不大的专家也很多,认为它对声音的影响极小,但对防止木材的干裂有极大的助力。径切法才能完整保有木射线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