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提琴A弦的频率

提琴A弦频率

我自己练琴时,提琴A弦是以442Hz为标准,早先学琴时,调音器设定是440Hz,后来逐渐调整为442Hz,不为啥么,改用耳朵调音后,不自觉的就这样了。

新的国际标准 A 的频率应该是440赫兹。

A音(确切得说,是中央C之上的A) 被定为440Hz是二十世纪才发生的事,在历史上,A音的变化幅度很大,比如中世纪德国最早的管风琴A = 567Hz ,而到了1511年的德国风琴却有A = 337Hz的。在不同的地区音高也定的不同,所以那时的音乐家每到一地就得调整乐器或演奏。

18世纪的亨德尔喜欢A = 423Hz ,莫札特喜欢A = 422Hz。到了19世纪,由于音乐开始在大厅和广阔的地方演奏,为了让音乐更明亮,人们开始把乐器的音调高,A甚至达到了450Hz,比422高了一个半音,逼着那时的歌唱家冒着损害声带的危险硬着头皮往高音里唱。

1859年,法国政府颁发了标准,规定A = 435Hz,这是 A = 450Hz 与 A = 422Hz的折中,但其他国家并没有啥响应。

在英国,1896年,伦敦的皇家爱乐协会把A定为了439Hz,原因是他们(错误得)认为法国的标准是根据在59(15​​℃)某标准双簧管发出的A音,而按照他们刚发现不久的物理定律,温度升高会导致音高上升(上升华氏1度音高改变1/1000),所以他们按照通常室温68(20℃)计算的A音应该是439Hz。

435 + 435*(68 – 59)/1000 = 438.915 = 439

而此时北美,钢琴和交响乐的音高还在一路走高…。

到了二十世纪,由于录音技术和广播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同时听到世界各地的演奏并能相互比较。技术的进步使得全球(对西方音乐而言,其实就是欧洲和北美)统一音高不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 1939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会议确立了A = 440Hz的标准,BBC开始广播标准A,而电话提起后我们听到的长音也就是A = 440Hz。在1955年和1975年A = 440Hz两次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确认。

为什么是440Hz,除了接近439Hz外,据说还有考虑电气化的技术因素,因为当时BBC产生这个标准音的方法是用压电晶体产生1000000Hz的震荡,然后把频率等比降低到1000Hz,再用电路把频率乘以11再除以25得到440。

总结一下,为什么是440Hz,有几方面因素:

一、十八世纪以来音乐家的传统。

二、人声音域的生理限制。

三、仅仅是可能,可能还有技术的考虑。

文章来自于投稿

2016 年 7 月 26 日 阅读:(17,429)
Categories: 小提琴知识 Tags: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17786.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