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用材与制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小提琴主要由木材制成,木材原料的选择、加工质量等对小提琴的音质和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笔者从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角度对国内小提琴制造业进行调研,与领域内专家进行交流,总结小提琴制造对木材树种、性质及加工质量的要求,分析国内小提琴制造用木材在加工利用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供交流探讨。
存在问题
1)原料总体供应量较大,但高品质原料日趋减少。
小提琴相较于钢琴、吉他等乐器更加小众,木材用量总体不高。云杉和槭木属于小提琴常用木材,全球范围都有分布,但小提琴制造对木材质量要求高,甚至指定产区,对树木生长海拔、坡面朝向、树干部位、生长年限有一定要求。优质的小提琴原料完全依赖进口,受到政策、产业保护等诸多因素影响,高品质原材料日趋减少,价格不断上涨。
2)木材质量主观评价为主,科学分析仪器应用较少。
虽然国内小提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比例很高(2019 年,80%),相较于钢琴、吉他等产量较大的乐器而言,一方面企业规模较小,并且以手工制作为主,另一方面专业方向科研人员少,基础研究深度不够。现阶段仍主要依靠经验,科学分析仪器应用较少,专用的测试分析设备缺乏。
对于木材密度、生长轮宽度等参数,通过称质量和人眼观察判断;对于声学和振动特性等参数,多数情况下采用敲击的方式进行判断,靠人工经验确定原材料等级,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只有少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采用科学仪器或者自制专用设备进行分析测试,整个行业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行业标准。
3)小提琴用材改性技术研究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小提琴制造涉及木材学、木材干燥、材料力学、声学与振动、涂料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
我国小提琴制作文化和技术积累的时间相对较短,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科研院所数量较少,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较为缺乏,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不足 [18-20] 。随着优质木材原料日益短缺,制作高品质的小提琴难度进一步加大,近几十年乐器用木材改性与增强研究,特别是木材声学与振动增强、木材老化、浸渍树脂强化等方向成为热点,但国内相关研究工作仍较为薄弱。
发展建议
1)发挥产业规模优势争取优质进口资源,注重开发与培育国产优质木材。
目前国内小提琴企业用材仍依赖进口,我国小提琴产业规模领先,可以发挥产业集群、行业协会作用,争取更多优质原料。国内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西藏云杉(Picea spinulosa)等也属于优质原料,可以进一步科学经营、定向培育人工林,为乐器制造提供优质资源储备。
2)引入科学分析法与仪器设备,实现选材与评价规范化、标准化。
针对木材选择与评价,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科学分析法与仪器设备,应用传统经验与科学分析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木材外观质量、提琴结构与振动、声音主观鉴听与音频分析等方面的客观评价方法研究与数据积累工作,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将木材质量指标量化,促进选材与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注重人才培养,促进行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
加强小提琴用材优化的研发和投入,特别是可替代材、木材声学优化、涂料与涂饰技术等关键方向。由于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在吸取欧美乐器制造经验与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也可以通过学会、协会、企业团体反映诉求,科研院所根据需求导向开展技术攻关,提升小提琴制造技术。同时加强专业学习、技术升级与国际交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向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等乐器制造强国学习。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中国乐器制造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传统小提琴制造仍采用欧洲云杉、冷杉、槭木等原料,琴身面板、背板与侧板对于声音传播速度、声辐射品质常数、声阻抗具有一定要求。木材干燥仍以气干为主,结合人工调湿至含水率9%以下。生产过程加工精度范围±0.5~1.0 mm,根据部件位置有所不同。
现阶段我国小提琴制造业存在一些问题,优质原料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生产加工水平、生产过程科学与规范性仍需整体提升,木材优化新技术仍较为薄弱。建议我国企业在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推进国内优质林木资源培育,在选材与生产过程中加大科学分析与仪器设备的应用,增加研发投入,重视木材优化相关技术开发与专业人才储备,加强交流合作,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知名度,扩大我国小提琴制造业的影响力。
文章来自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