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法国小提琴家 P·巴约

法国小提琴家 P·巴约法国小提琴家 P·巴约

法国小提琴家兼作曲家P·巴约(Pierre Marie François de Sales Baillot)于1771年10月1日出生于邻近巴黎的帕西,他的诞生可说改写了法国小提琴发展史与演奏史,他和罗德(Tacques Pierre Joseph Rode, 1774-1830)与克罗采(Rodolphe Kreutzer, 1776-1831)合撰的 《小提琴教程》(Methode du Violon),不但是法国当时最重要的小提琴教材,P·巴约本人也可称得上是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

巴约拥有与生俱来的过人音乐天赋,但他能获得令人激赏的成就,却还是经历过努力奋斗的过程。巴约的父亲是一所学校的负责人,理所当然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而对于儿子自幼以来的音乐表现,老巴约深感高兴,也因此还特别找专人来加以指导。首先被聘请来对小巴约的音乐天才予以启蒙的,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音乐老师波利都里(Polidori),到了小巴约9岁时,又转由法国本地的音乐老师桑玛利(Sainte-Marie)接手执教。桑玛利的训练要求极为严格,对演奏技巧等细节尤为重视,在他有条不紊的教育下,为巴约日后惊人的演奏才华奠下厚实的基础。

喜欢音乐的巴约,似乎从小就对小提琴情有独钟,当他10岁之时,因为有机会亲聆当时正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的意大利小提琴家维奥蒂(Giovanni Battista Viotti, 1755–1824)的现场演奏,惊叹其演出魅力,对于小提琴的喜爱更是无以复加,并决定将小提琴演奏当成自己的终生志业。

但好景不长的是,由于在12岁时巴约的父亲不幸过世,使得他的音乐教育几乎难以为继,最后在亲友的接济下,才能勉强持续进行。

当巴约的父亲去世后,不仅音乐教育遭到波及,甚至连他的日常生活都受到重大影响。幸而他的父亲生前广结善缘,让巴约仍能得到不少亲友的协助和帮助。在一两年后,有一位名为包其彭(M.de Boucheporn)的政府官员想要送自己的孩子去罗马接受教育,又深怕孩子独自在他乡举目无亲,水土不服,于是灵机一动,决定让早熟的巴约陪伴他们一起前往罗马。就这样,巴约踏上往罗马的旅途。

抵达罗马后,巴约被安置在一个名叫普拉尼(Pollani)的人的家里,此人正好是曾为翡冷翠宫廷音乐总监的意大利作曲家兼小提琴家诺蒂尼(Pietro Nardini,1722–1793)的门生。与普拉尼一起生活的时光中,巴约的音乐才华幸而未遭到埋没,甚至在普拉尼与周遭友人的调教下,还得到突飞猛进的成长,甚至过没多久,他就能在公开场合作精湛演出而毫无惧色。

即使如此,巴约仍无法完全投身在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专业道路上光明正大地前进,因为音乐事业毕竟需要耗费许多金钱和时间,而且所得恐怕连糊口都不能。失怙的他必须另谋生路,所以在接下来的5年间,巴约成为他恩人的私人秘书,一起周游各地四处奔波旅行。他所能有的,仅能在路途中利用极为有限的时间,小心翼翼的继续钻研自己的小提琴演奏技艺。

1791年,巴约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巴黎。他幼时崇拜的偶像小提琴家维奥蒂在聆听过他的演出后,也颇为欣赏他,并且出乎意料之外的,主动为他争取了一个在歌剧院乐团的职务。然而这个天外飞来的机会,却令巴约左右为难。巴约现在所需要的,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及收入,而不是如镜花水月难以逆料的前程。于是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他,做出一个艰难但似乎较为明智的抉择,他放弃了歌剧院极不稳定的艺术工作,转而到法国财政部谋职。这样,他可以有宽裕的生活,而且还能利用闲暇时间继续提升自己的小提琴演奏水平。

在经过财政部的工作后,巴约又加入军队服务长达20个月。在退役之际,他又再度面临人生的选择题。这一次,他改变了主意,决心重拾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志业。小提琴家维奥蒂依旧没有忘记他,很高兴的接纳回心转意的巴约,让他加入自己的管弦乐团,一起公开在各地演出。这些演出颇受好评,也使得巴约的高超琴技受到瞩目,为他的音乐生涯建立极佳的声望。

1795年,维奥蒂受命筹组巴黎音乐学院,他理所当然的找巴约一起来帮忙。就这样,年仅24岁的巴约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与他同时负责小提琴教学的,还有罗德(Tacques Pierre Joseph Rode, 1774 -1830)和克罗采(Rodolphe Kreutzer, 1766 -1831),他们三人都曾受教于维奥蒂。巴黎音乐学院肇建之初,就积极寻访名师加入阵容,因此学院内汇聚了当时最知名演的奏家及教师,配合法国革命后较开放的社会风气,搭配强势的文化发展,成为当代音乐学术圈的翘楚之地。

而巴约、罗德与克罗采在负责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学之余,对于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提升,不时互相切磋琢磨,三位伟大的教师于1804年将共同的心得编写了一本《小提琴教程》(Methode),后来巴约又将这本教程扩大延伸成《小提琴的艺术》(L’Art du Violin, 1834年出版)一书。这两本书可说是法国音乐学派最兴盛时期的标准教材之一。

除了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技艺高超的巴约当然未忘情于小提琴演奏,他在1802年应邀加入当时颇负盛名的「拿破仑」私人乐团(the private band of Napoleon),与他合作的音乐家包括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热纳雷(Lemare)等人,除了法国之外,他们也曾展开为期三年的巡回演出,走遍俄罗斯各地。

从俄国返回巴黎之后,他开始筹划一系列的室内音乐演奏会,而且相当成功,佳评如潮,巴约因此被当年的音乐评论者赞誉为「无与伦比的四重奏演奏家」,让他个人的声望再度提高。名声大噪的巴约随即又被各国邀请前往访问演出,出访的国家包括荷兰、比利时和英国等。

巴约对于小提琴发展的重大贡献,不仅是他那本伟大的演奏技巧著作《小提琴的艺术》而已,他对于小提琴演出必备的工具-腮托(chinrest)的改良,也具有重要意义。据说腮托是德国小提琴家史博( Louis Spohr 1784-1859)在十八世纪初期首先发明的,但是巴约与维奥蒂加以改良后,大力推广,嘉惠了当时以及后代的小提琴演奏者。当小提琴或中提琴装上了腮托后,能让下巴稳固夹住琴体,也让左手更为更自由,对于演奏时如何广泛运用左手技巧有很大的影响。

18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八(King Louis XVIII)复辟后,任命巴约为御前小提琴独奏家,可见他的演出亦深获皇家的喜爱。之后,他更是平步青云,成为巴黎歌剧院乐团的总监以及皇家乐团的团长。后来,更进一步受命接替阿拉尔(Delphin Alard)主持巴黎音乐学院。

巴约最后一次出国演出是在1833年,前往瑞士。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都在法国推展与提升小提琴演奏,弘扬「法国学派」不遗余力。1842年9月15日,巴约于巴黎辞世,享寿71岁。

巴约被公认为是以古典优雅著称的小提琴演奏「法国学派」最后一位代表大师。在他的千古传世名著《小提琴的艺术》中,曾明确点出旧派与新派小提琴演奏风格之不同,就在于前者演奏时欠缺浪漫元素,而后者则将浪漫氛围当成演奏时重要的作用因素。这项界定让后来的作曲家有所依循,带动了整个小提琴演奏技艺的飞跃性进展,并且让作曲家在创作时让乐曲的起伏对比更为强烈,作曲观念得到全面性提升。而后巴约的演出技艺又影响了帕格尼尼,他们的演奏风格在当时的巴黎成为主导力量。日后,「法国学派」先延伸到比利时,又再扩散到德国,促进了小提琴艺术在古典音乐界的大幅进步,巴约对于小提琴演奏的进步与贡献可说是不言可喻。

2015 年 5 月 26 日 阅读:(9,246)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10369.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