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扬·西贝柳斯

扬·西贝柳斯

芬兰作曲家扬·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 1865-1957)在1865年12月8日生于芬兰内地塔伐斯特胡斯(Tava-stehus),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五岁起,西贝柳斯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开始学习钢琴,十五岁时,他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从小同弟弟一起参加的一些家庭室内乐演奏使他得以娴熟地掌握弦乐器的有关知识,并接触了不少室内乐作品。1885年西贝柳斯入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还在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音乐。1889年秋,西贝柳斯获得奖学金和政府的资助,赴柏林深造,以后又去维也纳学习作曲与配器,在古典大师们的音乐基础上,西贝柳斯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十九世纪音乐遇然不同的个人独特风格。回国后,他开始陆续发表作品。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涉及众多的体裁和形式。其中七部交响曲(1899-1924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交响曲在情绪与形象的格调和音乐的表现手法上都各不相同,就像是一部部音乐戏剧:有的表现抒情题材,有的像英雄史诗,有的戏剧性浓重,有的深深刻划心理,有的又如田园诗。他还作有两部歌剧、一部独幕舞剧、近百首浪漫曲和歌曲以及一些钢琴和室内乐作品。对于戏剧音乐他也很重视,常把白己的戏剧音乐改编为音乐会演奏曲,著名的《忧郁》圆舞曲就是他从戏剧音乐中摘引出来的,他最优秀的作品中还包括《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是芬兰民族乐派的首领,有“芬兰民族之魂”的称号。在芬兰历史上,从十二世纪起大部分地区就处于瑞典的统治之下,到十八世纪俄国又占领了芬兰的东部地区,芬兰成了两个大国之间争夺霸权的牺牲品。十九世纪后期,民族意识开始在芬兰觉醒,以罗伯特·卡赞纳斯(R·Kajanus, 1856-1933)为首的芬兰音乐界开始对反映民族意识和民族语言的音乐发生了兴趣。1892年,西贝柳斯创作了音诗《古勒沃》,这是芬兰音乐史上第一部以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的内容写出的重要作品,在当时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部作品的上演获得了成功,被誉为“一个革命性的前奏”,从而也莫定了西贝柳斯作为芬兰最有才华的作曲家的基础。随后,他又写出了《勒明盖宁》组曲,作品公演后,芬兰皇家议会便决定给他两千马克的年俸,使他得以减轻教学工作的负担,以便集中全力从事音乐创作。

1899年,西贝柳斯写出的音诗《芬兰颂》,是他用自己的艺术参与反抗俄罗斯专制政体奴役、争取祖国自由的斗争的杰出典范。

在西贝柳斯早期作品中,虽有受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影响的一些痕迹,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他自己的风格——他不直接引用民间曲调,而是有机地利用芬兰的音乐和民间诗歌的音调、调式和声与节奏,以及芬兰古代民间说唱艺人的演奏传统手法,加以再创造。他的作品拥有鲜明的主题,其中宽广的咏唱常常带有颂歌的气质,此外,熟练的主题发展和变奏的结合,乐队复调写作之流畅和乐队色彩的独特运用,都是他的作品的风格特点之所在。

1904年,西贝柳斯迁居赫尔辛基近郊的爱诺拉(Ainola)别墅,他在那里居住了五十多年。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儿完成的。自1929年以后,西贝柳斯就不再发表作品了,这或许是因为作曲家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由于西欧在二十年代对他的作品曾一度有所冷落之故。西贝柳斯在晚年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在芬兰,有许多街道和公园以他的名宇命名,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也改名为西贝柳斯学院;1950年,在作曲家八十五岁诞辰,赫尔辛基举办了首届“西贝柳斯音乐周”,后来这个音乐周成为国际性的音乐节日,每年6月在赫尔辛基举行。

1957年9月20日,西贝柳斯在赫尔辛基逝世。

2013 年 4 月 23 日 阅读:(9,549)
Categories: 综合文献 Tags: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1165.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