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塞缪尔·巴伯

塞缪尔·巴伯塞缪尔·巴伯

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在1910年3月9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WestChester)的一个具有良好音乐环境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卓有才华的钢琴家,姨妈路易性·霍默(L. Homer,1871-1947)是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著名的女低音歌唱家,而他的姨夫西德尼·报默(S. Homer, 1864-1953)又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歌曲作曲家。每当巴伯的姨妈来访,家里的起居室便成了一个第一流的表演场所。巴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六岁便开始学习钢琴,一年后他又开始尝试作曲,写出了一首题名为《悲伤》的感伤的钢琴曲。十来岁时,巴伯曾在当地教堂中任管风琴师,并就学于西切斯特中学。1926年,巴伯中学毕业,但早在1924年,他已同时就学于费城柯蒂斯音乐学校,在这里,他学习钢琴、作曲、歌唱和指挥。

1928年,巴伯因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而首次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巴恩斯奖,这使他得以首次出国旅行,访问了意大利等欧洲国家。1933年,巴伯以他的第一部由较大型乐队演奏的序曲《造谣学校》再次荣获巴恩斯奖,1935年又获得了美国的罗马奖,1935与1936年两次获普利策旅行奖金。1935至1936年间,他又一次赴欧洲旅行。在维也纳时,他曾应邀到工人剧院去指挥一场音乐会,当时的政府正受到劳工威胁,气氛十分紧张,在他指挥音乐会的下一天,发生了一场工人起义。这时巴伯才获悉:他指挥的舞台下面有一个秘密军火库。当巴伯逗留在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时,他拜见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此后,他来到罗马,在“美国研究院”从事作曲。在这段时期,巴伯写出足以证实他有旺盛的创作天才的作品,其中以《第一交响曲》最为著称。这是一部单乐章交响曲,由罗马奥古斯特奥乐队于1936年12月13日首演,次年又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出。这是该音乐节第一次演奏美国人的作品。此后,巴伯又分别于1936年和1937年写出了《弦乐柔板》和《第一乐队散文》,这两部作品在1938年被著名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 Toscan ini ,1867-1957)选中、他指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队演出的最初两部美国作品。

1938年,巴伯离开战争密集的欧洲,回到美国,在柯蒂斯音乐学校教授作曲与配器,并继续从事者乐创作,写出了《第二乐队散文》和合唱作品《秒表与军械图》等作品。由于受战争年代的环境影响,巴伯在战时所写的相当一部分作品都带有一个“军事背景”,或在某种程度上暗示出他当时的经历。他的《第二乐队散文》首演于1942年4月,当时《纽约先驱论坛报》曾发表文章,作出如下评论:“….这部作品扎根于巴伯对战争的反应。主题的本质是坚强而又严峻的,并且发展得丰富多样而经济节约。它向着一个拘谨地构筑起来的高潮发展,其配器是巧妙而熟练的。这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严密地编织而成的总谱,它散发出一种勇敢无畏的气氛”1943年4月,巴伯应征入伍,在美国空军中服役。他应约为空军写了《第二交响曲》,虽然从内容上来说,这部交响曲是描写性的,但在创作意图上并不是表现英勇豪壮,而是反映了飞行员所说的他们在空中体验到的那种明朗,超然和平静。巴伯在战争年代创作的作品还有《小提琴协奏曲》(1989-19410年)、《摩蝎宫协奏曲》(1944年)和《大提琴协奏曲》(1945年,曾获1947年纽约音乐评论界奖)等。

战争结束后巴伯隐退在纽约州基梭(Kisco)山的寓所(他把这一寓所称之为“魔蝎宫”),和他的同学、歌剧作家梅诺蒂(G.C.Menot-ti,1911)同住。巴伯在这里写出了芭蕾舞剧《米狄亚》(原名《蛇蝎心肠》),还写了《bE调钢琴奏呜曲》。

五十年代以后,巴伯把他的创作重心移到了歌剧与声乐作品上,而此后所写的器乐作品只有《钢琴协奏曲》(1962年)闻名于世,勋伯格认为这部协奏曲堪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相提并论,该曲还获得了普利策奖。巴伯的第一部歌剧《万涅萨》完成于1957年,歌剧脚本是梅诺蒂写的。这部歌剧在纽约备受欢迎,是美国大都会剧院唯一一部连续演出三个演出季的美国歌剧,它又是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的第一部美国歌剧。它为巴伯赢得了普利策音乐奖,当时的评论甚至还认为这部作品证实了“一位对伟大的国际歌剧传统具有充分知识和感情的美国作曲家是能够写出这一体裁中近乎杰出的作品来的”。巴伯的另一部歌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965-1966年)是应大都会歌剧院之约而写的,脚本源出于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由于服装过分讲究,布景非常笨重,以及上演出现的其他一些问题,这部歌剧对评论界和观众来说是失败的。

美国作曲家、评论家汤姆森(V.Thomson)曾对巴伯的音乐风格作出评论,他认为巴伯的主要问题看来在于“没有凭借暴力来驱逐浪漫主义的鬼魂。然而事实上,巴伯非但没有驱逐浪漫主义的“鬼魂”,他的音乐大都是个人感情的表达,从这一点来看,巴伯可以归入新浪漫主义一类。而从巴伯习惯采用的创作手法来看,他又较为接近古典主义,他在他的一些协奏曲、交响曲和其他器乐作品中坚持采用奏鸣曲形式《虽然大都不是十分严谨的奏鸣曲形式)便是一例。关于巴伯的创作,他自己曾说过这样的话:“当我为歌词配音乐时,我就使自己沉浸在歌词里,让音乐从歌词中流淌出来。当我写作一首抽象的钢琴奏鸣曲或者一部协奏曲时,我就写我所感觉到的东西”。

2013 年 4 月 29 日 阅读:(12,521)
Categories: 综合文献 Tags: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1324.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