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雅沙·海菲茨

雅沙·海菲茨雅沙·海菲茨

雅沙·海菲茨(Jascha Heifetz,1901年2月2日-1987年12月10日)出生于1901年2月2日,他的家乡是当时俄国的维尔纽斯。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海菲茨也是一位出生和居住在俄国的犹太人。也许是命运安排的原故,海菲茨的父亲也是一位狂热的小提琴手,他曾在当地的歌剧院中担任过小提琴演奏员,正是因为如此,海菲茨从一生下来就伴随着小提琴的声音长大。三岁时,对音乐已经有了强烈兴趣的海菲茨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然而这种教学关系仅仅维持了两年左右,便以父亲无法再教下去而告终。琴技进展神速的海菲茨简直使他的父亲惊讶得目瞪口呆,他深探地感觉到,这个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天才是不同寻常的,自己是无论如何不能再耽误他了,于是,五岁的海菲茨便被父亲设法送进了维尔纽斯音乐学院,拜在了当地著名的小提琴教授埃利阿斯·马尔金的门下。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之后,海菲茨的演奏才能显露得更加惊人了,他以极快的进步速度使得他周围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当他只有七岁时,在一次观众达上千人的公开音乐会上,便以令人心服口服的技艺,极为精彩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此次绝妙的演奏,成为海菲茨幼年成名的重要标志,从此以后,“小提琴神童”的帽子便顺理成章地戴在了海菲茨的头上。

1910年,为了在演奏技艺上得到进一步的深造,九岁的海菲茨进人了彼得堡音乐学院,投身在了大名鼎鼎的奥尔教授的门下,成了这位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的庞大教学集团中的一个特殊成员。奥尔教授是一位颇有远见且又慧眼识才的杰出教育家,海菲茨的到来,立即在他的心中产生出了一种兴奋的感觉,这位全身似乎蕴含着无限魔力的小精灵,以他在小提琴上所显示出的巨大才能,使得奥尔教授惊喜得心花怒放。他从小海菲茨的身上,敏锐地感觉
出了一种未来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所具备的全部素质,即而将他列为自己身边的重点学生,煞费苦心而又不辞辛苦地精心培育着他。就这样,海菲茨从九岁到15岁整整跟随奥尔学习了六年,完美地掌握了作为一名优秀小提琴家所应具备的一切技能,同时也成为了从奥尔教授班上毕业的一名最为出色的学生。

作为一名在少年时代便倍受人们瞩目的小提琴艺术天才,海菲茨很早就开始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还是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奥尔教授门下作学生时,他便在1912年11岁时来到了维也纳和莱比锡等地进行了成功的演出。1914年的10月,13岁的他又在著名指挥大师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在柏林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次演出使得柏林的各界人士无不感到由衷的震惊。当时,正在柏林的著名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在听完了海菲茨传神般的演奏之后,曾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我也许会怀着如此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海菲茨一家为了避乱而迁居到了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暂且落了脚,那个时候的海菲茨还没有想到美国从此而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海菲茨来到美国以后,便立即开始了他的小提琴演奏事业。这一年的10月28日,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迎来了17岁的雅沙·海菲茨,这一天,他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多年后都被人们由衷称颂的,同时又是他在美国取得首次成功的重要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他为来自美国各地的听众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十余首具有艰深技巧的乐曲。他的演奏立即轰动了整个纽约,人们对这位来自俄国的年轻小伙子的非凡才能表示出了极大的惊奇。演出结束后,当地的各大报刊都争先发表了赞扬他的文章,一向语言和态度都异常苛刻的评论家们,却一致用“出类拔萃的伟大小提琴家”这样的赞语来称谓他。而当时在美国正红极一时的著名小提琴大师米沙·埃尔曼,则被海菲茨那充满魔力般的惊人演技激动得浑身冒汗,他以极为不平静的心情对坐在身后的著名钢琴家戈多夫斯基说道:“您不觉得这儿有些太热了吗?”而戈多夫斯基却极其幽默地回答说:“对钢琴家来说倒还并不太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菲茨不再向原来那样不断地周游世界进行旅行演出,他相对地把美国作为他的长期定居点,并在这里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有规律的艺术活动。1962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山矶大学分别聘请海菲茨去讲学,并由此而专设了“海菲茨音乐讲座”这一特殊的课程。数年来聆听过海菲茨讲学和示范演奏的人多得数不清,一时间,海菲茨精彩而又生动的讲学,成为了这两所大学中最为吸引人的课程。196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终于聘请海菲茨担任了该校的小提琴教授,晚年的海菲茨曾在这里进行过多年严格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学工作,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小提琴演奏人才。

海菲茨的演奏艺术生命是很长的,进入晚年以后,他的演奏活动虽已不像从前那样频繁,但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活力,他的演奏技能也始终如一,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1971年,海菲茨在法国举行了“70寿辰电视纪念音乐会”,演奏了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和巴赫的《恰空舞曲》等长达一个小时的曲目,这次演出通过电视转播,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看到了海菲茨晚年时的不老艺术风采。同时,人们也是最后一次看到海菲茨的正式演出,第二年即1971年,71岁的海菲茨正式宣告退休了。退出演出舞台的海菲茨仍然忙碌着各种艺术方面的工作,如改编乐曲,接受采访和教授学生等等,我国著名女小提琴家夏三多就是海菲茨晚年时所教授的出色学生之一。

海菲茨一生中的演奏艺术活动是极为丰富的,同许多演奏大师一样,他也是一位十分著名的室内乐演奏家,作为一名修养深厚的演奏大师,他对室内乐有着同样的热爱程度。在他一生丰富多彩的演奏生涯中,曾与著名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著名中提琴家普里姆罗斯和著名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一起组成了超水平的室内乐重奏小组,演奏了大量的古今优秀室内乐作品。他们之间的默契合作所表现出的崇高艺术品味,真正达到了出神人化的迷人境界。

人们在欣赏海菲茨的演奏时都会得到这样一种感觉,似乎小提琴已不是一件额外的乐器而己经成了他的身体中的一个部位,他支配小提琴就如同支配自己的肢体一样得心应手。他是一个完全摆脱了技术的禁锢,而真正能够在自由王国中尽情驰骋的勇士。纵观海菲茨的演奏,有许多方面都是极为独特的,他喜爱快速度的演奏,同样的乐曲,他往往要比其他小提琴家的演奏速度快一倍甚至更多,虽然如此,却丝毫损害不了他那充满魅力的音乐性。他的右手运弓技巧如同灌注了神韵一般,充满着无尽的魔力,从今天看来,他的握弓方法似乎并不是那样的规范,但他却以极为科学的力量分配来使运弓达到极佳的放松状态和理想的效果,至于对那些快速跳弓、连顿弓、飞跳弓和抛弓等高难运弓技巧的掌握,他所达到的程度就更是出神人化了。海菲茨的左手技术同样是精湛的,首先,他的运指速度极快,这与他先天的良好机能及后天刻苦的单双音音阶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多快多难的乐句,他都不仅能够极为干净清晰地演奏出来,而且还同时保持着极为精确的音准,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古今小提琴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海菲茨左手技术中的另一大特长就是他那表情丰富且又韵味无穷的各种滑指技巧,在这方面,他将由伊萨依首创的尾滑指及蒂博采用的“幻想滑指”技巧融汇贯通并发展演变,形成了他所演奏出的既有强烈的表现力,又有完善的科学性的极为成熟的滑指技巧。人们在欣赏海菲茨的演奏时,每当这些体现他浓郁个性的滑指出现时,听众的心弦都会被紧紧地扣住,久而久之,这种技巧便成为他演奏风格中的一种明显的特征了。后来,这种技巧逐渐被许多青年小提琴家所模仿、采用和发展。

海菲茨左手技术中的另一大迷人之处,就是他那个性极为突出的揉弦技巧。他的揉弦变化很丰富,但一般来说都是快速有力的,带有着强烈的动力感和激动的热情,这种揉弦所产生出的效果使得他演奏出来的音乐充满着生动的活力。而当这种揉弦与那富有绝妙控制力的运弓技巧相结合之后,便产生出了一种色彩柔和,妩媚醉人而又带有甜美感的音色,这种音色,最终成为了海菲茨演奏风格中的一种突出标志。

海菲茨演奏时的姿式也很有代表性。他在演奏时,琴头高昂,眼睛直视指板,右臂的肘部抬得很高,这样使得他很容易将右臂的重量放在弦上,从而产生出穿透力极强的宏亮声音。他的这种演奏姿态,使人们不禁想起了一个威武的战士形象,而在人们的脑海中,海菲茨也正是这样一位舞台上的英雄。

在小提琴演奏大师中,海菲茨是一位演奏风格极为独特的人。他的个性十分突出,以至人们仅从一弓奏出的一个长音上就能够辨别出是他的演奏,这种个性显著的音色便是被人们称之为独一无二的“海菲茨音色”。然而对于海菲茨演奏中的整体风格,许多年来却始终带有着众说纷云的色彩,在公认他所具有的精湛演技和表现音乐的巨大能力的同时,也有许多人觉得他的演奏过于冷峻和理智,在许多方面缺乏甜蜜、温馨和静止般的满足感,然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他的演奏存在着强烈的内在热情,只是在对待某些不同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上存在着强烈的个人自我意识,故而导致了在音乐处理上的过分冷峻色彩,然而从整体来看。这种特征主要是以他的个人性格、生活经历以及对艺术审美方面的理解为依据而体现出来的,当然,过强的客观主义态度,缺乏动感与静止之间的辩证理解,也是这种待征出现的原因之一。

海菲茨是一位有着高度修养和掌握着全面演奏风格的艺术家,他一生演奏了几乎所有的古今小提琴作品,能够随时随地背奏出数十部高难的小提琴协奏曲及其它形式的小提琴作品。他练琴极为刻苦,而且几十年来从不问断,对待他所崇敬和热爱的经典作品,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反复改进,直到找到了理想的处理方法为止。而对待近代作品,他也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和研究,为此,英国著名作曲家沃尔顿曾把自己创作的那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由题献给了海菲茨。

1987年,海菲茨以86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他去世以后,全世界的舆论界都纷纷发表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对他辞世所表现出的极度惋惜。记得小提琴家帕尔曼的话说得十分恰如其氛,他说:“海菲茨的逝世象征着小提琴演奏艺术中一个时代的结束,这种巨大的损失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是的,这位被小提琴家亨利克·谢林称之为“现代小提琴之王”的伟大传奇人物,的确是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光辉典范。

2013 年 6 月 11 日 阅读:(13,486)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3101.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