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罗柏特·舒曼

罗柏特·舒曼罗柏特·舒曼

德国作曲家罗柏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年6月8日 – 1856年7月29日)在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一个出版商家庭,父亲是一个文化人,翻译过英国作家和诗人瓦尔特乡·司各特和拜伦的一些著作。舒曼小时候,父亲特别注意扶植他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中学时代,他热心钻研文学课程,独自翻译古典名著,对席勒和歌德的作品有过深入的研究。他在文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后来都成为他进行音乐创作和评论的扎实基础。

舒曼对音乐的兴趣,几乎与文学同时产生,他六岁开始接触音乐,七岁便有几首钢琴作品问世,十三岁指挥中学的管弦乐队和合唱队演唱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他的钢琴即兴演奏,从小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1828年,中学毕业后,由于母亲的坚决要求,舒曼在莱比锡和海德堡大学选修法科两年。在这期间,音乐依然是他兴趣的中心——他同权威音乐教育家维克学习钢琴,举行公开演奏会,创作包括钢琴套曲《蝴蝶》在内的一系列作品。

1830年,舒曼获得完全献身于音乐艺术的权利,三十年代是他的钢琴创作的全盛时期,同时,他还创办《新音乐报》,积极进行音乐评论活动。四十年代,他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出不少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重奏曲、清唱剧和歌剧等,并应门德尔松的邀请,在当时刚成立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和钢琴等课程。

从1849年开始,舒曼的健康情况逐渐恶化:由于他长年为自己的幸福而进行斗争,例如:早年他就立志选择音乐为其专业,但家里却希望培养他进法院工作,家庭的守旧习惯的这一羁绊,使一向敏感和爱好交际的十八岁青年突然变成忧郁寡言,甚至有厌世情绪的流露;又如,为了急切盼望成为一个钢琴家,他不但随身携带特制的无声键盘,抓紧一切机会勤奋练习,而且自己用机械的方法去扩张手指的距离,结果反而把右手的组织破坏,致使他多年怀有的宿愿完全破灭,这对他的精神说来也是一个可怕的打击;再如,他同恋人克拉拉的关系,也经受着种种波折和阻挠,甚至最后经过法院的判决,舒曼才如愿以偿,并结束他生活中的动荡不安的阶段——所有这些烦恼和斗争,使他经常为一种痛苦的幻觉和恐惧的心理所折磨,终于患得严重的精神病。

1854年初春,他为一种无名的恐惧所驱使竟投莱茵河自杀,但被人救了出来,可是自此后他再也没有恢复理智,最后两年间他生活在精神病院里,1856年7月29日辞世,遗体被葬在波恩。

舒曼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和他的内心世界,即着重于矛盾复杂的心理刻划和性格描写,而且常常带有自传的性质。他的音乐反映了很多强烈的内心活动,包括奔放的热情和激烈的冲动等,它体现出情感的无尽丰富、美妙和力量。

舒曼的创作很多是有标题性的,他喜欢从文学著作中吸取自己作品的形象和主题,而且极力把音乐写得同文学和诗歌异常接近,为此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就曾称誉他能够用音乐使听者产生同标题所提示的实际事物相一致的印象。最能自由发抒他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是他的钢琴和声乐作品。

他的钢琴作品,如《狂欢节》和《大卫同盟舞曲集》等,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情景,形象鲜明突出而富有特征。他著名的声乐曲基本上都是在1840年,即所谓他的“歌曲年”写成的,他的组歌《诗人之恋》和《女人的爱情和生活》,对各种感情和心理状态的刻划体贴入微,变化多端,独树一格。他的交响音乐创作,集中在四十年代写成,由于舒曼的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基本上依然以孤独的个人内心体验为基础,同要求拥有宏伟构思的交响曲这种体裁并不十分适应,加以舒曼对管弦乐队的掌握远不及他对钢琴表现技术的透彻了解,他很少使用各组乐器的对比,乐队的色彩没有足够的发挥而显得比较单调,这些都有损于他的交响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舒曼的多才多艺,也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音乐评论活动方面。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它术家,有锐利的眼光、缜密的分析能力、纯正的趣味和可靠的分寸感。他所创办的杂志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进步倾向:他以罕有的辩才大胆地鞭挞阻碍新艺术发展的陈腐论调,同保守阵营的墨守陈规和鄙陋庸俗展开了不懈的斗争;他全力恢复当时已经被忘却的过去伟大音乐家及其作品的意义,包括发现并宣扬当时被埋没的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与此同时,他热情歌颂刚刚升出地平线的新时代的人物。

例如:他的第一篇评论,就是向世界第一次宣告波兰音乐家肖邦的天才,他还中肯地品评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他根据柏辽兹的处女作便立刻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自认能立刻了解柏辽兹而引以为荣;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对勃拉姆斯的评论,而那时候还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作曲家。舒曼的音乐评论,采用别开生面的文体,有的用书信体写成,有的具有对话的性质,有的是绘声绘影的戏剧场面,而有的则是随手捡来的日记随笔,即使是小小一个按语,有时甚至也是智慧、幽默、讽刺的典型。舒曼是欧洲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音乐评论家之一,他的论著成为十九世纪进步艺术思想斗争史中光辉的一页。

舒曼生活在1830年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是他同当时传播民主思想的“少年德意志”的进步文学思潮并没有什么联系,在他的作品中也看不到社会性的题材。在1848年,他虽然写过几首有力的进行曲和根据革命诗歌写成的革命歌曲,在他的个别作品中,还不时可以听到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的音调,但是当人们希望他能写出一些战斗性的交响曲的时候,他却赶紧离开当时革命热潮高涨的德累斯顿,到一个偏僻的小城镇为儿童写了一些平平静静的歌曲。

舒曼有显明的民主倾向,对周围的现实生活深感不满,但他对动荡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不敢过问,对革命感到畏惧,在思想意识上他一直只是革命前知识界的一个代表人物;而在音乐艺术活动中他却表现出真正的革新精神和大无畏的胆略,他的这种“二重性格”,反映了当时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的许多重要和典型的特点。舒曼在世界观的这种矛盾表现,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他是一位十分杰出而又十分复杂的艺术家。

2013 年 6 月 19 日 阅读:(7,196)
Categories: 综合文献 Tags: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3198.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