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中提琴在亨德尔管弦乐中的作用

中提琴

乔治·弗里德里系·亨德尔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对管弦乐队的发展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他们为丰富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尤其是为中音提琴声部)铺平了新的道路。亨德尔的管弦乐作品的风格以多声部的复调音乐为基础,他们使这种风格达到完美的地步,成为交响乐队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终结。亨德尔的作品,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前辈作曲家(主要是亚厉山德罗·斯卡拉蒂和亨利·拉塞尔)找到的基本配器手法。

巴赫的创作开拓了16世纪由乔瓦尼·加勃里埃利和海因里希·许茨开始的复调配器的发展道路。在亨德尔的管弦乐中,每个单独的声部都有独立的旋律轮廓。他们的作品主要不是考虑从乐器特长着眼的声部,而是着重注意音乐中各声部之间的复调的配置。发达的复调风格进一步确定了管弦乐队的乐器之间在艺术上的同等重要地位。

在亨德尔(1685-1759)的管弦乐作品中,中提琴同第二小提琴占有相同的地位,但作曲家对待中提琴的态度是两面性的。在大部分场合中,他对中声部加以特别的关注,通常为中提琴写两个声部,其中第二声部用第三小提琴或大提琴来加强。但在某些场合(很少见)却完全没有中提琴,或者是像在某些大协奏曲中那样(例如《F大调协奏曲》),中提琴声部可以随意演奏。产生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亨德尔轻视中声部的作用,而是根据音乐的需要,即从欢快而动人的效果出发自然产生的。亨德尔的音乐的这种倾向,要求在乐队中惜守精确的均衡,当中声部(中提琴)会破坏这种平衡时,就去掉它。此外,在亨德尔的复调音乐中,总有丰富完美的旋律线,可以感觉到他力图凭借和弦显示和声的结构。在这里不妨回忆一下老一辈大师的话:如果说旋律和低音表现得好,那么中声部就可能写得不好。

虽然在亨德尔的音乐中充满了表现力,但他对管弦乐音响的运用却极为适度。而在某些乐段中,他无论运用什么乐器的音色,都表现出他对该乐器的性能了解得十分精确。罗曼·罗兰写道:“他善于使中提琴的音响产生很奇异的、温柔而又摇摆不定的半阴影效果。(在著名的《亚历山大节日》第二幕开始的场景音乐中,用中提琴的音色来描写尚未埋葬的死人在夜间漫游。)”

2013 年 11 月 14 日 阅读:(5,338)
Categories: 中提琴 Tags: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4060.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