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亨利·维尼亚夫斯基

亨利·维尼亚夫斯基亨利·维尼亚夫斯基

波兰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亨利·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 1835年7月10日-1880年3月10日)在1835年7月10日生于华沙东南部的卢布林城一个医生家庭里。还在幼年时期,维尼亚夫斯基便从母亲的钢琴弹奏熟知了肖邦的一些作品,从当时波兰这一文化中心的音乐生活中,又广泛接触到民间小提琴师充满激情的演奏和乡村器乐合奏的歌舞曲调。所有这些,都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创作的小提琴曲、如《波兰之歌》等,明显反映出这些民间旋律的音调与调式的回响。

维尼亚夫斯基从六岁起便爱上小提琴,他的学习进展很快,不多时便能参加家庭四重奏活动,1843年秋,母亲便带他到巴黎投考音乐学院。按照巴黎音乐学院的规定,不招收年龄未满十二岁和外籍的学生,在凯路比尼担任院长期间,已有拒收十二岁的李斯特入学的先例,但这一次,现任院长奥柏(D.F.E.Ouber,1782-1871)却破例允许八岁的维尼亚夫斯基入学。维尼亚夫斯基并不辜负师长们的期望,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1846年毕业时以其惊人的辉煌技巧和比他这个年龄所能理解和表达的更强有力的感情,演奏了意大利作曲家维奥蒂(G. B. Viotti,1755-1824)的《第十七小提琴协奏曲》而获得第一奖,创造了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的记录。

毕业后,继续留在巴黎跟他原来的老师学习,这期间,他的四重奏活动吸引了当时在巴黎的许多波兰人,特别是热爱音乐的密茨凯维支,与此同时,还得以同肖邦相识。1848年,维尼亚夫斯基同他的一位后来成为著名钢琴家的弟弟一起到俄国、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旅行,开始他的独立的音乐会活动,获得很大的成功,同年来到华沙时,还特地到维尔诺拜访莫纽什科—维尼亚夫斯基兄弟把自己的作品题献给他们所尊敬的莫纽什科,后来还为传播他的创作做过很多努力。1849年初,维尼亚夫斯基又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翌年学成时同样获得第一奖。学习结束后,他的艺术生活的新阶段就开始了。

1851-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国旅行演奏,几乎走遍俄国的欧洲部分、在这里,他结识了著名钢琴家扣作曲家安东·鲁宾什坦,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六十至七十年代是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的形成和高涨的时期,在音乐方面有“强力集团”和柴可夫斯基。从1859年始,鲁宾什坦的主持下,俄罗斯音乐协会在彼得堡进行普及音乐会演出;1862第一所音乐学院的创立,奠立了俄国高等教育的基础,与此同时,巴拉基列夫的免费音乐学校也成立了;音乐的活动这时已越出贵族宫廷的范围,扩及到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广大阶层,彼得堡也成为当时欧洲艺术文化的一大中心。

由于当时住在彼得堡的鲁宾什坦的敦请,维尼亚夫斯基在1860年终于来到这深深吸引着他的城市,这一住历时十一年之久。在这里,他充任薪酬不高的宫廷小提琴乐师,在芭蕾舞演出时担任独奏,此外,他还是俄罗斯音乐协会交响乐队的首席、音乐学院小提琴与室内乐合奏课的教授,有时还兼任指挥。同彼得堡进步艺术界和社会人士的密切交往,对维尼亚夫斯基的世界观、美学趣味和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演奏与创作上的才能,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臻于成熟的。1867年,当鲁宾什坦辞去音乐学院职务长期住在国外后,维尼亚夫斯失去了一位无论在气质或才赋方面都同他最相近的亲密朋友,再加上音乐学院的教授们意见不一致,到1872年初,他终于离开他在彼得堡的职位。

维尼亚夫斯基早在尚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前便己开始作曲,她的第一号作品是在二十岁时写出的。脱离彼得堡的固定职位之后,渴想能够专心从事创作和为自己的朋友们演奏,但是由于子女众多,特别是在结婚时岳父迫使他参加的人寿保险,又要求他每年付出可观的保险费用,物质上的多方面需要使他在生前的最后八个年头,不得不重新投身于命运波折的旅行演奏活动。1872年早秋,他同安东·鲁宾什坦联手赴美,举行一系列音乐会,1874年,积劳成疾的维尼亚夫斯基回到欧洲,在巴黎开演奏会,同年秋天应聘接任比利时小提琴家维厄当(1820——1881)因病前去的布鲁塞尔音乐学院教授职位但为期甚短。

1877年又继续他那不停顿的演奏旅行,并参加鲁宾什坦组织的、在巴黎世界展览会上举行的俄罗斯音乐会。他在柏林的一系列演奏会成为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只是最后一场演出,他因病只能坐着演奏,但即便如此,气喘病的发作却是他无法中场,这是,听众中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1831—1907)走上台来,为他续完这场音乐会,这是历来一直传为美谈。

1878年底,维尼亚夫斯基到莫斯科时己患重病,但他还是以其巨大感染力演奏他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897年,原定的南俄之行因病取消,心脏病和水肿病使他卧床不起,病中一直住在崇拜他的梅克夫人家中,受到十分殷勤的照顾。1880年3月31日,维尼亚夫斯基病逝于莫斯科,他的最亲近的两个朋友——鲁宾什坦兄弟一直守在他的身旁,4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追悼会上,尼克拉·鲁宾什坦指挥大剧院和音乐学院的乐队、合唱队,演奏莫扎特的《安魂曲》,然后维尼亚夫斯基的遗体被运回华沙安葬。

2013 年 12 月 21 日 阅读:(14,779)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4267.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