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筱崎弘嗣生平与教学理念

xiaoqijunshsef

筱崎弘嗣出生于1902年的日本福冈县,1966年谢世,为小提琴演奏家以及教育家,他的子女筱崎功子(1943-)、筱崎史子(1946-)与筱崎正嗣(1950-)在乐坛都是有所作为,筱崎功子与筱崎正嗣皆为弦乐器的演奏家,筱崎史子为竖琴家,其中筱崎功子不仅以筱崎弘嗣的教材书加以改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更是功成名就,并且延续父亲的教学理念朝着音乐领域发展,阐扬光大。

筱崎弘嗣的求学生涯中,在东京音乐学校的老师奥古斯都·云凯尔(1869-1944)给了他很多在小提琴教学上的启发;古斯都·云凯尔(1869-1944)曾师事许多有名的小提琴家,例如:海飞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米夏·艾尔曼(Mischa Elman 1891-1967)、津巴利斯特(Efrem Zimbalist,1889-1985)等,也曾在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1831-1907)门下,跟随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学习室内乐,而后在芝加哥交响乐团担任中提琴首席,不久应邀日本,在艺术大学、武藏野音乐大学、东京音乐学校等地方任教。他把小提琴技巧传扬于日本,让日本的音乐素质又更往上一步,而在《筱崎小提琴教本》一书开头提到,他研究整个教材的规划跟排版,随处发现其卓越的设计和周密的注释,认为此教材将会带给日本乐坛很大的贡献,他很乐于推荐筱崎弘嗣所编制的教材。

筱崎弘嗣在担任于东京高等教育教授时,也同时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期间他认识一位制琴师傅陈昌铉老师(1929-1202),陈昌铉出生于现今韩国庆尚北道梨川村,因时代动荡的关系,渡海赴日,面临了国籍、找工作等种种难题,但陈昌铉对小提琴的热情没有因为战火而被打断,筱崎弘嗣也是秉持着这样的情感,在陈昌铉一次次遭到小提琴商人的拒绝时,筱崎弘嗣掏出钱买下他的所有作品并订下了长期合作,给予他肯定与鼓励切磋互相肯定;筱崎弘嗣以教学上的需求两人相识后,成为彼此的知己,互相向陈昌铉要求依孩子的手型来设计提琴尺寸,这些可以从陈昌铉的自传《透过海峡的小提琴》中了解(黄仁和,2008 )这部自传有拍成电视剧也画成漫画《天外之弦》。

教学理念-早期教育

筱崎弘嗣的音乐教学中,为日本的小提琴教育投注许多心力,培育许多优秀的小提琴家,即便他已经在各个音乐学校担任专门演奏家的指导教授,但还是很关心初学者基本教学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于是他开始推行小提琴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就是由成人对幼儿实施的教育,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针对儿童的年龄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提申孩童的智力,也是对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问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沙金工作室,译,2004)。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方向有所不同。老卡尔威特(Kari heinrich Gcottfried witte,1767-1845)提到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人类感觉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也提到音乐不仅可以训练听觉,也可以训练感知器官的综合协调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当时儿童早期教育在日本已经形成一股风潮,筱崎弘嗣便运用在小提琴教学上,研究各国的小提琴指导书,前往欧洲各国家考察,而所看到的是各国用自家出版的教材,鲜少去研究其他的教材或是研发新的教材。

为此,他搜集长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研究成果,他将小提琴技巧用言简意赅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也减轻老师的辛劳,此教材是搜集许多本国歌谣或是外国名曲,让学生能够在耳熟能详的旋律中找到快乐的学习,而他为了更方便学生学习,在练习曲目前利用图画记忆法来说明此处,让学生有组织地熟记演奏技巧,同时能够发挥于同样技巧的其他曲目,并且运用范例中的内容,来搭配曲目中所要学习的技巧;另外,教材当中许多值得练习的练习曲,是从凯撒练习曲中挑选,并与曲目里的技巧互相配合,再加上教本中的合奏曲目,除了让学生熟悉自己的部分,也训练耳朵聆听他人的音乐,增加节奏与音准的灵敏度。

筱崎弘嗣致力倡导小提琴的早期教育,除了编著《筱崎小提琴教本》之外还与兔束龙夫(1906-1985)、鸶见三郎(1902-1984)两位教授,合编(最新小提琴教本》共六册,不难看出他对教学的热情以及喜爱,希望老师跟学生能藉由教材,来启发对音乐的热情。而他这样的热情,也影响了他的女儿筱崎弓子,不但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把此教材加以改良,还请了作曲家石岛正博把没有伴奏的第一册,加人具现代性变化的伴奏,使得教材曲目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筱崎弘嗣一直希望有示范演奏的音乐,则筱崎弓子用录音带录下演奏音乐,让学生有学习的对象。

2017 年 7 月 30 日 阅读:(7,821)
Categories: 关于提琴 Tags: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25814.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