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 朱塞佩·塔蒂尼 魔鬼的颤音

朱塞佩‧塔蒂尼朱塞佩‧塔蒂尼

朱塞佩‧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就是在1692年4月8日诞生于在威尼斯共和国,一处位于伊斯特拉半岛上名为皮兰(Piran)的小镇(如今皮兰镇已隶属于斯洛维尼亚的领土)。父亲名唤纪梵尼‧安东尼奥‧塔蒂尼(Giovanni Antonio Tartini),母亲的芳名为卡塔妮雅‧尚格兰朵(Caterina Zangrando)。纪梵尼原本是佛罗伦萨人,1685年搬到皮兰镇,在此地经商有成,后来则在食盐交易市场中担任纪录官;卡塔妮雅则是土生土长的皮兰人,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一个老家族的后裔。

由于在塔蒂尼家族中,有许多人都是神职人员,双亲也希望朱塞佩也承继家族传统,成为一个圣方济教会的教士。朱塞佩从小就由父亲教导他学习音乐,以便日后能在教会中派上用场,为此据说在1700年间,父母亲还特别租了一个房子来为他进行音乐教育,因此朱塞佩也得到颇为扎实的音乐基础教育。

然而,170年朱塞佩先是拒绝为了进修道院而准备的文书学习,反而将自己的大半时间都耗费在音乐上。随即又在不久之后,就进入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ua)成为法律系的学生。在大学里头,他除了学习法律判例,也必须学习神学、哲学和文学。之后因为种种缘故,他放弃了音乐学习,也不再拉他原本所喜欢的小提琴。这时候,狂野不羁的他和其他血气方刚的青年一样,终日疯狂地进行击剑与决斗,甚至成为一个击剑高手。同时,他也跟着当时的流行风潮,热中学习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丝毫看不出有什么修道士或音乐家的可能性。

为了逃避被迫成为一名修道士的命运,朱塞佩开始追求一个名为伊丽莎白‧普雷玛容(Elisabetta Premazone)的女同学,并且在1710年,当老塔蒂尼过世后,两人就秘密结婚了。不过,伊丽莎白却是当时帕多瓦有权有势的枢机主教乔治‧科尔纳罗(Giorgio Cornaro)所钟爱的侄女,而且基于出身阶级不同与年龄差距,她的父亲根本就不赞成她与塔蒂尼两个人的交往。伊丽莎白与塔蒂尼的秘密婚姻在隐瞒了三年之后,终于还是纸包不住火而曝光了。科尔纳罗枢机主教大为震怒,除了宣布他们的婚姻是一项耻辱的行为,更以诱拐罪为名下令逮捕塔蒂尼。塔蒂尼赶紧连夜逃离帕多瓦,伊丽莎白也被送到一处女修道院去。最后塔蒂尼在历尽艰难后,才辗转逃到阿西西(Assisi)的圣方济修道院中,暂时避开无情的追捕。

逃到阿西西的圣方济修道院之后,塔蒂尼百般聊赖,便又拾起小提琴来把玩。这个时期关于他与音乐之间的传说故事很多,事实上,塔蒂尼在躲藏追捕的时间中,原本狂放的性情大为收敛,不但重新拉琴,也开始镇日钻研音乐。他先是接受修道院中的管风琴师波耶梅(Padre Boeme)在乐理上的指导,继而追随著名的捷克音乐家杰诺霍斯基(Bohuslav Ceznohorsky)学习音乐。当然他也在完全无人教导的情况下,潜心自修钟爱的小提琴,琴技一天比一天进步,经常在修道院内外演出,成为邻近地区家喻户晓的人物。

塔蒂尼亦尝试进行作曲,他最为人所知晓的《魔鬼的颤音奏鸣曲》(Il trillo del diavolo,Vražji trilček, Devil’s Trill or Devil’s Sonata),就是在这个位于阿西西的圣方济修道院里写成的。这首奏鸣曲的诞生,和这部乐曲本身同样的诡异。后来在1765年时,塔蒂尼自己将这部乐曲创作的奇异经过,亲口告诉了法国天文学家拉朗德(Jérôme Lalande, 1732-1807)。

根据拉朗德在他《一个法国人在意大利的旅行》一书中的转述,塔蒂尼对所他讲的故事是这样的:1713年的某天晚上,塔蒂尼在睡梦中梦见一个魔鬼,要求他将自己的灵魂卖给魔鬼,成为魔鬼的奴仆,代价是塔蒂尼将可以从此随心所欲让所有的愿望得到实现。他在惊吓的情况下,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一个好主意-不如先试试这个魔鬼有何能耐,来听听魔鬼究竟是如何演奏小提琴再说。于是便想起手去取自己的小提琴,没想到这时候此鬼早已洞悉他的想法,小提琴竟然自动飞到魔鬼手中,魔鬼随即展现出惊人(同时也惊鬼~哈!)的技法,奏出让塔蒂尼从灵魂深处都为之颤动的美妙绝伦琴韵。真可称得上「此曲只应天上(地下)有,人间不曾几回闻。」说不出的优美动人将塔蒂尼整个人都迷惑住了,他心醉神驰,高兴得简直透不过气来,就在曲罢琴音一歇,塔蒂尼也随之惊醒。

塔蒂尼连忙从床上起身,想要将刚刚在梦中所听闻的「魔鬼之曲」记在乐谱上,但一切终究只是白费工夫,无论他如何努力,总是没办法一五一十地完整写下来,比起他在梦中听到的音乐来,简直是天差地远。不死心的塔蒂尼,像是着了魔一般,废寝忘食的谱曲,终于好不容易才写出一部小提琴奏鸣曲,这就是赫赫有名,威震各界的G小调奏鸣曲,塔蒂尼为这部乐曲取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魔鬼的颤音」。

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包含三个乐章,通篇流露出一种怪异的美感,而其中第三乐章就是表现出可怕音域的「魔鬼的颤音」的部分,有许多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颤音,就像突来的闪电一般震撼人心,这也是曲名《魔鬼的颤音》的来历。

这个故事有些荒诞,有些诡谲,甚至有些疯狂。但出自生性狂野不羁的塔蒂尼口中,却又增添了此事的传奇性。也许这是塔蒂尼当时念兹在兹,一心一意想要学到世界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事情吧。当然年轻时的塔蒂尼曾痴迷于击剑活动,他飞速的高超击剑技术,在此刻也完全转化成如霹雳般的拉弓技巧,将小提琴所蕴藏的音乐能量及爆发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另外有个在19世纪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中则穿凿附会的说,塔蒂尼的左手其实长了6根手指头,所以他才能轻易地发挥出超乎常人的神妙琴技。

《魔鬼的颤音》这个有名的传奇故事,也被后世的艺术家广泛用来作为美术和文艺作品的题材。画家许尔曼德尔就曾画过一幅《塔蒂尼之梦》,后来又创作了同名的一件雕刻作品。意大利作曲家法尔契亦根据塔蒂尼此梦的故事写出一部歌剧,剧名也叫作《魔鬼的颤音》。

塔蒂尼的琴技之所以能超越常人,除了与生俱来的天分以外,其实也不能忽视他在音乐上的刻苦用功。在他有生之年,一直不断磨练自己的琴艺,从来都不会因为自己的表现已得到广泛的赞誉而有所自满,一但遇到别人有优异的表演,马上反躬自省,努力寻找出使自己能更为进步的方法。其中有个传说,据闻塔蒂尼于1712年间(另一说则认为此事发生在1716年间),亲耳听到当时著名的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弗瓦契尼(Francesco Maria Veracini,1690-1768)以高超的技艺演奏小提琴之后,大为赞叹与惊讶,于是当他躲藏在安科纳的期间,就将自己反锁在房间中苦练琴技,许多日都不曾出门,直到认为自己的琴技已经及得上弗瓦契尼而感到满意为止。

在逃亡于安科纳的时间中,塔蒂尼一点也没有闲着。他努力钻研音乐的结果很快就有了回报,他的演奏技艺让他在1714年时获邀加入安科纳剧院为乐团工作。就这样又过了两年,直到有一天,当他正在演奏时,有阵突起的风吹开了门帘,不巧隔壁正好是从帕多瓦前来的朝圣者,立刻认出他来,并且将他在此藏身的情况密报给科尔纳罗枢机主教知道。但是事隔多年以后,枢机主教对塔蒂尼的怒气已消大半,同时据枢机主教访查的结果,了解塔蒂尼过去玩世不恭的性情已大为改善,于是决定赦免塔蒂尼,同意他返乡并且让塔蒂尼与他的妻子破镜重圆。

结束流亡重返故里的塔蒂尼,对于小提琴技艺的专精依旧毫不松懈,花了好多年的时间来研究如何改善小提琴的技法和构造。深入掌握小提琴音乐表现的塔蒂尼,对于当代与后世小提琴家们的贡献,不仅在完善了拉弓技巧与奏出更为和宜悦耳的音色而已,显然他也曾以演奏家的身份,对小提琴的制造技艺提出某些突破性的意见,因此他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拥有小提琴制造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所制造出来的历史名琴的音乐家,时间约在1715年间。之后塔蒂尼将这把琴送给他的学生司格诺‧萨尔维尼(Signor Salvini),而萨尔维尼后来在听过波兰小提琴家卡洛‧里平斯基(Karol Lipiński)优美的演奏后试用里平斯基的小提琴,发现那竟是一把平庸无比的廉价琴,于是将这把琴摔个稀烂,并将恩师的名琴转赠给张口结舌的里平斯基。里平斯基在获得这把小提琴后爱不释手,终身与此琴相伴,这也是这把名琴一直到现在都被世人称为「里平斯基‧斯特拉迪瓦里」(Lipinski Stradivarius)的由来。

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提琴作品 1715年「Lipinski Stradivarius」

而在乐理方面,虽然塔蒂尼并不是首位发现「合成音」(combination tone,或称为『第三音』third tone或『差音』difference tone,是由于频率差异的关系,造成两个音同时响起时形成一个微弱的音)的人,但塔蒂尼据宣称自己在1714年时就已发现这个音频效果,而且塔蒂尼确实是第一个巧妙运用合成音的音乐家-他利用合成音创造出一套被称为「塔蒂尼音律」(Tartini’s tone)的全新合音系统理论,教导学生确保双音的音准,所以他也被音乐史学家认定是合成音的共同发现者之一。

1716年,塔蒂尼应邀前往威尼斯的皮塞尼-摩瑟吉诺宫(Palace Pisani-Mocegino)与弗瓦契尼进行小提琴竞技,但较量结果显然对塔蒂尼来说并不理想,于是他又再度与自己的妻子分别,前去安科纳以自学自修的老方法潜修琴技。在那里他对乐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依据自己研究结果写了一些相关的论著,直到1920年左右,塔蒂尼才回威尼斯,并且在1921年返回故乡帕多瓦。

塔蒂尼回到帕多瓦后,于那一年的4月16日被聘为圣安东尼教堂的乐团第一小提琴手兼指挥。这个职务的好处是可以自由挥洒音乐空间,因此塔蒂尼如鱼得水,他也相当喜欢这个工作,所以一直到1765年为止,塔蒂尼持续担任家乡的这个重要音乐职务,当中只有为时不算长的时间,因为他应聘前往布拉格而稍有中断。那是在1723到1725年间,他应金斯基伯爵(Count Kinsky)之邀,为他在布拉格的私人乐团担任指挥。在此之前,虽有许多国家都慕名想要网罗塔蒂尼或邀请他前去访问演奏,不过都遭到他以各种理由加以婉拒。金斯基伯爵相当聪明的运用完全不同的技巧,先是以参加查理六世(Charles VI)加冕大典的名目,而非演出的邀约来吸引塔蒂尼前往布拉格,然后再顺势将塔蒂尼留下来为他工作。

172年,塔蒂尼好不容易从布拉格脱身而再度回到帕多瓦,他与作曲家兼音乐理论家瓦洛提(Francesco Antonio Vallotti)相识并成为无所不谈的好友。为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小提琴音乐及教导演奏技艺,塔蒂尼于1728年时在帕多瓦创办了一所名为”Scuola delle Nazioni”的小提琴学校,招收的学生遍及整个欧洲,几乎可以说18世纪后半期的著名音乐演奏家,都曾在此地被塔蒂尼亲自调教过-包括帕斯夸里诺(Pasqualino)、卡米纳提(Carminati)、毕尼(Bini)、蓝巴蒂尼(Lombardini)、佛拉利(Ferrari)、卡普兹(Capuzzi)、究斯提纽尼(Girolamo Asconio Giustiniani)、葛华诺(Graun)、瑙马纳(Naumann)和霍尔兹伯根(Holzbogen)等人。但在所有学生当中,与他最亲近也让他最信任的,则是纳蒂尼(Pietro Nardini)。

塔蒂尼在小提琴演奏技巧-特别是弓法运用上的技艺,几乎成为当时的典范,影响所及的地区,涵盖法国、英国和德国等重要音乐大国,无庸置疑的,塔蒂尼可称得上是当时最耀眼的演奏大师。因为这个缘故,在接下来的20年间,他也将大部分心力集中在「合音」、「声学」等乐理与演奏技巧理论,而较少继续作曲,并且在1750年以后陆续出版他在乐理方面的各种不同专业论著。

也许是年轻时不得已长时间远离家庭,塔蒂尼几乎很少出远门,重要的旅行记录是1739年到1741年间,塔蒂尼走访了包括那不勒斯、罗马、波隆纳等意大利城市,并且曾应教皇克莱曼十二世(Pope Clement XII)之邀为梵谛冈作曲。即使塔蒂尼在1765年正式从圣安东尼教堂的乐团职务上退休,他仍热中于音乐教学工作,孜孜不倦的提携后进。但年事已高的塔蒂尼毕竟无法再像年轻时那么活跃,1768年时,塔蒂尼先是轻微中风,让他的手脚行动不便,继而又病魔缠身,延宕两年之后,塔蒂尼终于还是在1770年2月26日不治而逝世,享年78岁。那一年,贝多芬出生,似乎也象征着音乐世代交替,即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了。

塔蒂尼在他所处的年代,并非以作曲家著称于世,他大部分的创作也并未公开出版,但其实在他一生中的音乐作品颇为丰富,一共创作了200首以上的小提琴奏鸣曲,奠定了小提琴的奏鸣曲三乐章古典结构的基础模式,还另外创作了至少135首的小提琴协奏曲,其中大部分皆从他所遗留的手稿中获知。

塔蒂尼所创办的小提琴学校,积极为全欧培训理论及演奏人才,开创出「帕多瓦小提琴乐派」的辉煌岁月。尤其是塔蒂尼在小提琴乐器结构造与演奏理论上的卓越见解和专业论著,更让小提琴发挥出惊人的磅礡气势,一跃成为独当一面的弦乐器并成为乐团中的主角。在整个小提琴发展史上,塔蒂尼的贡献完全无法忽略。

因此可以这么说,塔蒂尼的人生和小提琴有着难分难舍的机缘──小提琴因塔蒂尼才成为如今众所喜爱的小精灵,而塔蒂尼自己也是因为小提琴才得以留芳百世,名传千古。

塔蒂尼:魔鬼的颤音 小提琴独奏 帕尔曼

2015 年 4 月 26 日 阅读:(12,156)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7560.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