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卡尔·马利亚·威柏

卡尔·马利亚·威柏卡尔·马利亚·威柏

德国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威柏(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 1786-1826)在1786年12月18日生于奥汀堡,他从小就随着父亲组织的一个主要由他们一家组成的小剧团,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些小城镇巡回演出。威柏的父亲热心于音乐和戏剧活动,拉得一手小提琴;母亲有一个时期曾经是专业歌唱家。威柏生活在流浪艺人的环境,从中积累了丰富的音一乐舞台艺术经验,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威柏在幼年已经对绘画和音乐深感兴趣,十二岁在萨尔斯堡学习理论作曲时,已有六首小赋格曲出版;十四岁时他的作品已有相当数量,包括他的早期歌剧在内。

1804年,威柏通过他的老师沃格勒(Vogler)的帮助,在布勒斯劳歌剧院担任指挥,后来又在卡尔斯鲁尔和斯图加特宫廷任职(1806-1810)。从1813年开始,威柏在布拉格歌剧院担任指挥,而从1817年直到他逝世为止,他一直住在德累斯顿,他的几部最著名的歌剧,都是在那里写成的。威柏因患肺病,晚年身体虚弱,1826年应伦敦柯文特花园剧院创作歌剧《奥布朗》,带病到伦敦筹备上演工作,终于在6月5日病逝于伦敦,一生只活了四十岁。威柏死后十五年,他的骨灰才被运回祖国,安葬于德累斯顿。

像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威柏也十分多才多艺。他是一位作曲家,同时又是一位评论家、作家,他的自传体小说《一个艺术家的生活》虽未完成,却颇能引人入胜;他在1811年同一些青年音乐家一共同组织的“和声社”,在宣传进步的美学观点、为本国民族歌剧和新问世的先进音乐艺术开辟道路等方面,可以说是后来舒曼的“大卫同盟”的先驱。威柏的音乐创作,涉及到十分宽广的领域:他写过两部交响曲,还为钢琴和他特别喜爱的单簧管写过一些协奏曲;他的钢琴奏鸣曲,尤其是标题性钢琴曲《邀舞》,创造了圆舞曲的诗意形象,是浪漫派钢琴音乐发展阶段的重要成就;《邀舞》一曲经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至今一直是音乐会常演曲目之一。

威柏的歌曲作品也不少,他在1814年正值反抗拿破伦侵略的爱国战争进入高潮时,根据德国诗人寇尔纳(Koraer, 1791-1813)的诗集写成的爱国歌曲集《诗琴与宝剑》,在德国深受欢迎,传播极广。但是,在欧洲音乐史上威柏的贡献首先却是在于歌剧,他是作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创始者名闻于世的。

十八又世纪下半叶,随着市民阶层文化的发展,在德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歌剧形式——歌唱剧,这种在民间音乐艺术基础上产生的新体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德国广泛传播,成为众所公认的一种民族歌剧。莫扎特的歌剧《后宫出逃》和《魔笛》,都是在这种歌唱剧传统的基础上写成的。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曾使德国歌剧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到十九世纪初,德国歌剧又呈现颓势,本来在德国和奥地利受到宫廷贵族庇护、一直享有特权的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又占领了德国各大城市的歌剧舞台。但在这时候,由于德国民族统一运动的蓬勃发展,建立德国民族文化又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提倡建立德国民族歌剧的呼声,在进步社会阶层中越来越高,因此威柏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进行他的歌剧创作和改革,不论是在布勒斯劳和布拉格,或是后期在德累斯顿,必然都要遭到王室贵族以及艺术界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但是当他冲破重重困难,克服由于经费的限制而形成的极为不利因素,充分吸取德国民间音乐的养料,创作出真实地反映德国人民的生活和面貌、真正能满足德国广大社会阶层的愿望和要求、真正具有完美的民族风格的歌剧《自由射手》时,必然获得巨大成功。

威柏的歌剧《自由射手》在1821年的初次演出,几乎成为德国进步阶层爱国情绪的大示威,这部歌剧很快便传遍全国,歌剧中的曲调开始在街头和家庭里传播,甚至出现像“自由射手牌啤酒”和“自由射手式女装”这样的时髦玩意。威柏的最著名的歌剧除《自由射手》外,还有《优兰蒂》和《奥布朗》两部。《自由射手》和《奥布朗》都是以民间神话传说为题材的风俗性歌剧,而《优兰蒂》则是英雄性的正歌剧体裁。他的这三部歌剧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建立奠定了基石,并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同莫扎特和贝多芬相比较,威柏的艺术才赋要逊色一些,但是,他在十九世纪初德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中,曾坚定捍卫和创造过民族音乐戏剧,成为一个为民族事业而斗争的坚强战士,这就是威柏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013 年 7 月 16 日 阅读:(5,786)
Categories: 综合文献 Tags:
博客作者:小提琴作坊 |  ©转载说明: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3454.html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关注博客公众号